2023 Q3院内用药风云再起!(三)
Listen now
Description
新一任冲劲最猛的代表:诺和泰(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注定要上演一段传奇。艾昆纬提供一则关键数据显示:2023年三季度,诺和泰以250.8%的MAT同比增长率强势冲进十大医院用药榜单。 2021年,司美格鲁肽在中国获批两大适应证,当年即通过谈判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价格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仅2024年1-2月,司美格鲁肽在全国医保报销就超过了70万人次。2023年全年,诺和诺德GLP-1产品在中国大卖62.08亿丹麦克朗。 不过,同在2023年三季度,诺和诺德在中国医药市场的整体销售额却是负增长,主要受国内胰岛素集采影响,对应产品在这一季度既失了“量”,又没保住“价”。 胰岛素是诺和诺德国际业务中很重要的细分市场,然而近两年在中国的表现持续下降。财报显示,2023年,诺和诺德胰岛素在中国区的销售额为88.48亿丹麦克朗,远远跌出百亿门槛,尤其是门冬胰岛素(诺和锐) 逐年下滑厉害。 然而,诺和诺德的“重头戏”GLP-1产品正陆续在中国市场放大招。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诺和诺德在中国GLP-1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市场份额高达74.6%。 阿斯利康仍是销冠,然而与拜耳一同成为了两家销售增长情况最不乐观的外资企业。 阿斯利康的降糖药安达唐(达格列净)曾因在医保谈判中价格从5.62元砍至全球最低价4.36元而出圈,2023三季度的增长还算强劲(26.3%),不过已不抵2022年三季度“黑马”一般的势头(59.5%)。 更为严峻的是,阿斯利康在国内的第一大产品泰瑞沙(奥希替尼),成为进入医保后销售上升未能“反哺”到销售额的典型。2018年通过谈判降价79%进入医保目录后,奥希替尼在院内市场增长近10倍。到了2020年一季度,该产品跻身医院十大用药之列,增长率高达463.5%,这样的增幅很难见到。但其销售额拐点很快出现,2021年,奥希替尼以超过50%的降幅续约进入医保目录,此后院内市场季度销售增长情况并不稳定,到了2023年三季度,该产品MAT同比增长率为-4.6%,是十大医院用药产品中唯一负增长的进口药。 拜耳是另一家销售呈现负增长的外资企业,且在整体医药市场前20大集团中降幅最厉害。 2022年三季度时,拜耳在中国市场上销售最强劲的产品之一——降压药拜新同(硝苯地平控释片),已跌出医院十大用药榜单。在最近,从浙江省《入库金额排名前200名产品》文件中同样也可以窥见一角:2022年时,拜新同排名还在前5,但2023年已跌落至第36名。 罗氏的下滑,仍然是受“三价马车”被生物类似药猛烈冲击的影响。贝伐珠单抗已成为国产替代现象最为明显的品种,齐鲁安可达“瞄准时机”进入市场后快速放量,替代罗氏原研产品成为市场份额最大的企业。美罗华(利妥昔单抗)市场份额受到复宏汉霖生物类似药汉利康冲击,两年前就与前者市场份额不相上下。 
More Episodes
安进的CEO将安进形容成一个35年的老房子,地段很好,但管道、窗户、电力系统等等基础设施都需要升级。生物类似药就被认为是新的增长点之一。因为安进本身也已在生物药领域积累了三十多年,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都拥有扎实的基础。而生物类似药领域此时又正好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当时的美国总统的奥巴马签署了医疗改革法案,其中《生物药价格竞争与创新法案》给予了生物类似药直接的上市优惠政策。当时除了安进以外,默沙东和渤健也因此进军了生物类似药领域。 在2013年2月的投资者会议上,安进披露了其生物类似药的研发计划:自2017年起推出6款生物类似药,包括4抗癌药物和2款炎症疾病药物,并预计将为公司带来数...
Published 06/20/24
Published 06/20/24
要知道,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往往以其靶点机制、临床阶段、临床数据等新药研发相关的指标作为重点考量,而对制药巨头们仍然采用传统的PE、PS等指标进行考量。对于安进来说,进入21世纪,尽管在推出改良版后,让安进在“红白药”上保有绝对的技术优势;但将近10年时间未推出新产品,当其进入全球制药30强俱乐部后,又开启一笔又一笔的大并购,这家被行业寄予扭转生物技术公司颓势的“希望之星”也被质疑要调转至大型制药公司的阵营。自2000年新的首席执行官接棒后,一直向业界释放一个信号:他要通过大改造重新盘活安进,但又不会丢下作为生物技术公司的“灵魂”。 这位首席执行官的“大改造”首先就是引入新鲜血液,并对公司...
Published 06/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