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转型“四战将”2023年成色如何?(二)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在产业界这场波澜壮阔,聚焦创新转型的考验中,第一梯队的“四战将”恒瑞、石药、中生制药、复星交卷了! 石药遇到了一些关卡,首现近五年增收不增利。2023年营收314.5亿元,同比增长1.7%;但净利同比减少3.6%,为58.7亿元。 纵观石药业务划分,抛开原料产品、功能食品及其他业绩下滑,主要业务板块——成药业务板块中的抗肿瘤、心血管治疗领域业绩也出现下滑。不过因未披露创新药营收,暂不得而知石药创新药占比情况。 复星医药2023年出现营收净利下滑。其中,营业收入约41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5.81%,是近十年来的首次下滑;归母净利润23.86亿元,同比下降36.04%。背后原因主要在于新冠相关产品(包括复必泰、捷倍安、新冠抗原及核酸检测试剂等)收入同比大幅下降。 抛开直观业绩增长情况,度量创新同样离不开研发投入、研发规模、上市的创新药数量、核心技术平台、潜在重磅管线等指标。研发投入一向被业内看成是评估药企创新的一大指标,研发投入增长也一定程度反映了创新力度,被视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引擎。 从研发投入角度来看,恒瑞近两年一直将研发投入保持在60亿元左右,同样也是这4家企业中研发投入最高者。复星医药稍微低一些,制药业务的研发投入为51.72亿元。再次是石药、中生制药,分别为48.3亿元、44亿元。 在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上,恒瑞为26.95%,中生制药为16.8%,石药为15.4%;相对低一点的是复星医药,其制药业务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为12.5%。 研发人数也是反映研发规模的一大指标,纵使在行业层面降本增效语境下,恒瑞裁撤了部分销售人员,使销售团队降至万人以下;但仍增加了研发人员,形成了一支5000多人的规模化、专业化、能力全面的研发团队。 从最直观的创新药数量来看,恒瑞2023年3款1类创新药阿得贝利单抗、磷酸瑞格列汀、奥特康唑获批上市。由此,恒瑞国内获批上市15款1类创新药。复星医药2023年主要靠创新药市场表现拉动了业绩,期间共有6个创新药的8项适应证获批上市。中生制药2023年亿立舒、利马前列素、贝伐珠、利妥昔等6个创新药及生物类似药获批,创新产品数量攀升至11个。纵使创新转型节奏有所不同,面对着大众对于传统药企产品收入结构变化的追问,传统药企巨头们正在使出浑身解数,力图在创新维度上走得更为深入。 推除了创新,国际化也早已上升至战略关键词。当下,国内医药市场价格与规模“天花板”愈加明确,开拓国际市场已成为中国药企未来战略的“必选项”,海外市场也成为未来主要变量和增量之一。复盘恒瑞、石药、中生制药、复星医药的创新转型路径,同样指向了国际化,而重要抓手大多指向了BD。 恒瑞、石药、中国生物制药、复星“四战将”2023年业绩答卷已交。身处第一梯队的他们,创新转型路至何处?转型决策的执行力度如何?战果是否让人满意?请您明天接着收听。
More Episodes
安进的CEO将安进形容成一个35年的老房子,地段很好,但管道、窗户、电力系统等等基础设施都需要升级。生物类似药就被认为是新的增长点之一。因为安进本身也已在生物药领域积累了三十多年,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都拥有扎实的基础。而生物类似药领域此时又正好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当时的美国总统的奥巴马签署了医疗改革法案,其中《生物药价格竞争与创新法案》给予了生物类似药直接的上市优惠政策。当时除了安进以外,默沙东和渤健也因此进军了生物类似药领域。 在2013年2月的投资者会议上,安进披露了其生物类似药的研发计划:自2017年起推出6款生物类似药,包括4抗癌药物和2款炎症疾病药物,并预计将为公司带来数...
Published 06/20/24
Published 06/20/24
要知道,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往往以其靶点机制、临床阶段、临床数据等新药研发相关的指标作为重点考量,而对制药巨头们仍然采用传统的PE、PS等指标进行考量。对于安进来说,进入21世纪,尽管在推出改良版后,让安进在“红白药”上保有绝对的技术优势;但将近10年时间未推出新产品,当其进入全球制药30强俱乐部后,又开启一笔又一笔的大并购,这家被行业寄予扭转生物技术公司颓势的“希望之星”也被质疑要调转至大型制药公司的阵营。自2000年新的首席执行官接棒后,一直向业界释放一个信号:他要通过大改造重新盘活安进,但又不会丢下作为生物技术公司的“灵魂”。 这位首席执行官的“大改造”首先就是引入新鲜血液,并对公司...
Published 06/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