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转型“四战将”2023年成色如何?(四)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在产业界这场波澜壮阔,聚焦创新转型的考验中,第一梯队的“四战将”恒瑞、石药、中生制药、复星交卷了! 而今,创新转型“四战将”都处于创新转型的关键阶段,热门靶点大多有所涉猎,ADC、GLP-1、核药……或通过自研,或通过合作收购,创新管线布局、“差异化”竞争策略构成未来想象空间。可以明显看见,转型决策的执行力度,对应的是不同药品市场准入的策略、创新项目和技术平台新建的效率。 恒瑞选择走“多元化创新”,专注于BIC/FIC药物的研发,建立了分子胶、多肽、ADC、双/多抗等技术平台,覆盖了小分子、生物制品、核酸药物、CGT疗法、核药等多个领域,切中多条颇具市场潜力的明星技术赛道。自带稳重基因的恒瑞不会冒进,选择了稳健转型策略。 目前,恒瑞有9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处于临床开发阶段,近300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2023年至今共取得7项CDE突破性治疗品种认定,未来审批有望加速,其中仅公司HER2 ADC明星产品就独得5项;自主研发的首个小核酸药物注射液用于慢性乙肝获批临床,且国内外暂无同类产品获批上市;在核药领域布局的首对放射性精准治疗产品获批临床,目前公司已有4款核药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虽然,恒瑞也常常因管线规模“全而不精”受到质疑。但事物通常具有两面性,恒瑞庞大的管线基础同样为当下多数国内药企无法匹敌。其管线规模也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前不久,国际知名咨询机构的《2024年医药研发年度回顾》报告,恒瑞首次冲进全球研发TOP10。2023年,恒瑞的研发管线数量增长了38.7%,跃居全球第8,甚至在管线规模上与强生、默沙东、诺华等跨国大药企同台PK。而今,已觉醒的恒瑞正在迅速推进各项管线进展。 接下来,恒瑞要走的路径仍然很明确:一是将通过加大国际合作以把握增长机会,二是专注于FIC和BIC药物的研发,进行多元化创新。 明确的想象空间信号也已释放。在年初的JPM大会上,恒瑞江宁军曾表示,到2025年,至少25个创新药/适应证有望提交新药上市申请,覆盖多个疾病治疗领域。或许,2025年是恒瑞下一个见真章之年。 中生制药管理层同样释放了好信号,2024年预计将有PD-L1、ALK、利拉鲁肽等多个创新产品获批上市,至2025年创新产品数量有望达到20个,届时将有近半的收入来自于创新产品。 另外,从2023年10月起,中生制药频繁处置多项资产,包括出售附属公司上海正大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约84.2%的股权、出售附属公司苏州天晴兴卫医药有限公司55%股权、连云港正大天晴医药有限公司100%股权及浙江天晴中卫医药有限公司55%股权、出售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67%股权,背后同样指向了进一步聚焦创新转型。 石药和恒瑞一样,同样通过押注新技术平台攻打未来江山。在创新技术平台布局方面,不遗余力通过纳米制剂、mRNA、ADC等八大技术平台,聚焦抗肿瘤、精神、神经、心血管、免疫和呼吸、代谢及抗感染等重点领域。目前逾60个重点在研药物已进入临床或申报阶段,其中7个已递交上市申请,18个处于注册临床阶段。 不过,石药目前面临一大隐忧——成药业务板块中的神经治疗领域恩必普,虽仍是脑卒中领域市占率第一的重磅产品,但其注射剂和胶囊的专利分别在2022年6月和2023年12月过期,多家企业递交仿制药临床申请,或对未来业绩产生冲击。格外值得注意的是,石药研发费用2023年增长了21.2%,增速高居四君首位,或亦是为了应对当前危机。 另外,石药的一大创新杀手锏新诺威,也迅速打出了名号。
More Episodes
安进的CEO将安进形容成一个35年的老房子,地段很好,但管道、窗户、电力系统等等基础设施都需要升级。生物类似药就被认为是新的增长点之一。因为安进本身也已在生物药领域积累了三十多年,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都拥有扎实的基础。而生物类似药领域此时又正好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当时的美国总统的奥巴马签署了医疗改革法案,其中《生物药价格竞争与创新法案》给予了生物类似药直接的上市优惠政策。当时除了安进以外,默沙东和渤健也因此进军了生物类似药领域。 在2013年2月的投资者会议上,安进披露了其生物类似药的研发计划:自2017年起推出6款生物类似药,包括4抗癌药物和2款炎症疾病药物,并预计将为公司带来数...
Published 06/20/24
Published 06/20/24
要知道,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往往以其靶点机制、临床阶段、临床数据等新药研发相关的指标作为重点考量,而对制药巨头们仍然采用传统的PE、PS等指标进行考量。对于安进来说,进入21世纪,尽管在推出改良版后,让安进在“红白药”上保有绝对的技术优势;但将近10年时间未推出新产品,当其进入全球制药30强俱乐部后,又开启一笔又一笔的大并购,这家被行业寄予扭转生物技术公司颓势的“希望之星”也被质疑要调转至大型制药公司的阵营。自2000年新的首席执行官接棒后,一直向业界释放一个信号:他要通过大改造重新盘活安进,但又不会丢下作为生物技术公司的“灵魂”。 这位首席执行官的“大改造”首先就是引入新鲜血液,并对公司...
Published 06/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