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逃离”CXO?(一)
Listen now
Description
近些日子,许多A股CXO都逐步公布了2023年全年年报,一些动作比较快的,还公布了2024年的一季报。 年报和一季报中体现的趋势令人担忧。过去一年,CXO行业可谓由盛转衰,进入了一场结构性调整的“大逃杀”。然而大逃杀的结果不是“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而是头部、腰部、底部几乎所有企业都在承压。 身为龙头,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九洲药业这些企业虽然不愁生存,但营收和利润增长率相比往年都出现了大幅回落。 腰部企业,如博腾股份、昭衍新药、皓元医药等,随着老订单交付完毕,纷纷以降价、投资新技术等方式竞争新订单,结果要么营收利润双降,要么增收不增利。 而尾部企业,如睿智医药等,亏损额更是被放大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除了极个别踩中风口的幸运儿,从头到尾,行业整体都在承受着巨大压力。再叠加上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等负面预期,出海或将遇阻,未来亦不容乐观。种种迹象都显示,CXO行业2024年的日子可能更难过。 考察A股CXO行业的情况,首先绕不开的自然是“龙头”药明康德。 3月下旬,药明康德发布了2023年年报。年报显示,药明康德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约为403.41亿元,同比增长2.51%;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96.07亿元,同比增长9%。这是药明康德的年度营收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 尽管看上去一切都还不错,但相比以往,增速出现了明显下降——2022年,药明康德的营收和利润增长都在惊人的70%以上。如今仅个位数的增长率,说明药明康德的发展已经遇到了天花板。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美国生物安全法案》持续发酵下,药明康德来自海外业务的经营情况可能受到的影响。年报显示,2023年,药明康德来自境外客户的营收合计为329.7亿元,占比为81.73%,较2022年进一步增加;而药明康德来自美国客户的收入为261.3亿元,占总营收的64.8%。海外营收占比过重,倘若受法案冲击,或将使业绩进一步承压。 而前些天公布的2024年的一季报,显示药明康德出现了营收利润同比双降,某种程度上印证了行业的担忧:药明康德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9.82亿元,同比下降10.95%;归母净利润19.42亿元,同比下降10.42%。 同样可能受《生物安全法案》影响的还有康龙化成,其数据和药明康德显示出的趋势一致,均是年报增速明显放缓,一季报营收利润双降。 其年报和一季报显示,康龙化成2023年营业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12.39%;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16.48%;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约26.71亿元,同比减少1.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31亿元,同比减少33.8%。 不过,对于未来,康龙化成的预期较为乐观。4月26日,在与机构投资者的电话会议中表示,截至目前,没有看到生物医药法案对获客的影响,与客户沟通也没有受到法案的影响。通过当前客户访问量和在手订单角度观察,过去1-2个月很多海外客户来访审计,海外客户的回暖是非常明显的状态。 想了解2024年,CXO行业的日子有没有可能更难过?请您明天接着收听。
More Episodes
五月,仿佛成为了“康字头”生物科技公司的“渡劫”月。 5月28日,悬在康宁杰瑞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下,其KN046与化疗联合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胰腺导管癌(PDAC)的3期临床试验未能达到预设的生存期(OS)统计学终点,导致当天港股股价暴跌超40%。 无独有偶,就在上周,康方生物因双抗药物AK112备受争议,同样遭遇了一波“股价杀”。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业界广泛讨论:双特异性抗体(双抗)技术,这条曾被寄予厚望的研发路径,为何会在临床应用上频频受挫?会给曾备受期待的双抗技术带来哪些影响? 早前,该赛道一度被行业专家评价为“还未正式进入比赛已经开始拥挤”。的确如此,全球范围内,双抗已成为不...
Published 06/14/24
最明显感觉到变化的是来抓药的患者。上游原料价格上涨,最直观的变化是药店与中药房的药材价格随之上涨。相同的方子,如今需要支付过去数倍的价格,对于很多需要常年服用中药的患者来说,用药成本正在翻倍地增加,而中药饮片中,替换或缺少某一味药都会影响最终的疗效。可以说,涨价的压力,最终还是作用在了患者身上。 中药材价格长期居高不下,药企的产品供应也是一大考验。 从供需关系来看,对市场竞争力较高或独家中药产品来说,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保证利润收益,如片仔癀等。但对于更多的非独家中药品种而言,通过提高价格缓解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最后的结局可能会是市场份额的流失。在这种担忧之下,一批中药企业也不得不“打掉牙...
Published 06/13/24
Published 06/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