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逃离”CXO?(二)
Listen now
Description
近些日子,许多A股CXO都逐步公布了2023年全年年报,有的还公布了2024年的一季报。而年报和一季报中体现的趋势令人担忧。 整体光景不景气,即便有原料药和中间体业务做支撑,“转型巨头”九洲药业的业绩也出现了明显承压。其年报和一季度业绩公告显示,2023年营业收入55.23亿元,同比增长1.44%;归母净利润为10.33亿元,同比增长12.17%。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约14.76亿元,同比减少15.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37亿元,同比减少15.65%。 CDMO龙头们业务不顺,CRO亦然。年报显示,2023年,临床CRO龙头泰格医药实现营业总收入73.84亿元,同比增长4.21%;归母净利润20.25亿元,同比增长0.91%。涨幅均相当有限。更惨的是今年一季度业绩:营收16.6亿元,同比下降8%;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同比下降58.65%,相当于“打对折”。 对比历史数据,泰格医药今年的一季报可谓“历史最差”,但这并非全赖业务经营,还有投资失利的缘故。 其2024年一季报显示,由于报告期内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由2023年一季度的1.76亿元变化至1275万元,同比下滑92.77%。另外,企业的投资收益也由2578万元下滑至-359万元。 一路梳理下来,诺泰生物是A股少有的去年和今年一季度都实现了正增长的CXO企业之一。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34亿元,同比增长58.69%;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增长26.20%。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56亿元,同比增长71.02%;净利润6632.68万元,同比增长215.65%。 更值得注意的是,其去年的增速比2022年更高,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速又比去年同期更高,行业整体下行趋势中,诺泰生物竟跑出了“一枝独秀”的曲线。 究其原因,一是规模相对较小,二是多肽原料药业务踩中了当下的GLP-1风口。且其2023年年报还显示,公司与欧洲某大型药企成功签约合同总金额1亿美元CDMO长期供货合同,将于2024年开始阶梯式供货。 整体观察下来,过去一年里,营收利润能够保持正增长的CXO企业数量并不多,除了少数踩中“风口”的幸运儿外,龙头企业虽不愁生存,却也纷纷触到了发展天花板。 想了解2024年,CXO行业的日子有没有可能更难过?请您下周一接着收听。
More Episodes
胰高糖素样肽-1(GLP-1)产品AMG133筹备III期临床,收购的伊奈利珠单抗也取得积极III期结果,两则消息让安进的市值在一个月内狂飙近150亿美金。安进似乎又回到了那个被大大小小生物科技公司对标的安进。 翻开安进的历史,矛盾似乎贯穿至今。从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销售额翻五倍,股价却几乎没变,到第二个十年股价一飞冲天;推出红、白药、地舒单抗、KRAS抑制剂等“黄金产品”,同时也大笔进军生物类似药业务……安进似乎还是印象里那个屡屡开辟新战场的“全球最大生物技术公司”;但看到业务遍布全球,领域横跨创新药到生物类似药,安进似乎又是一家实实在在的跨国生物制药巨头。哪个才是真正的安进? 如果翻...
Published 06/18/24
梳理来看,双抗领域难点主要可分为三类。首先,研发壁垒高。双抗药物的设计需要高度的技术水平和经验积累,否则很难实现预期的疗效和安全性。尤其在研发过程中存在诸多技术难点,如结构设计、技术平台和评价模型等,这些难点导致双抗药物的研发周期长、成本高,且成功率较低。这也意味着,通常只有研发综合实力较强的公司才有可能在双抗药物研发竞争中胜出。 其次,临床试验结果不佳。之所以双抗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总是失败,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一是由于双抗药物的设计和研发涉及多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和因素,包括抗原的选择、抗体的设计、药物的稳定性、免疫原性等。二是临床试验设计不合理,如样本量不足、对照组选择不当、主要终点设置不...
Published 06/17/24
Published 06/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