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先生说:“如果只是防寒降暑、奉养适宜的问题,一两天就可以学习完,根本无需什么学问思辨的功夫。在这些问题上,只要讲求自己的心达到至纯天理的境界。要做到自己的心至纯天理,就必须有学问思辨的功夫了,否则将难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即便是圣人,仍要有“精一’的规范。
Published 07/27/23
先生说:“心就是理,难道天下有什么事物和道理是在人心之外的吗?”徐爱说:“比如侍奉父亲的孝道,辅佐君王的忠心,结交朋友的诚信,治理百姓的仁义等等,这当中有很多的道理存在,恐怕也不能不去考察的。”先生慨叹说:“这不是一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因为此种说法蒙蔽人们很长时间了。姑且就你问的这些来说,侍奉父亲,不能从你父亲身上找个孝的理;辅助君王.不能从君主身上找个忠的理;结交朋友、治理百姓,也不能从朋友或者百姓的身体上探寻到信和仁的道理。
Published 07/26/23
先生说:“要在具体的万事万物上寻求至善,就是把“义’当作是外在的东西了至善是心的本体,只需“明明德’达到了精一的程度,那便是至善了。显然这并没有脱离客观事物。那种像朱熹在《大学章句》中所说的穷尽天理,而心中没有丝毫私欲的人,就能够达到这种至善的境界。”
Published 07/25/23
先生说:““作新民’的“新’,意思是自新之民,自我更新,与“在新民’中的新’含义不尽相同,怎么能用这作为依据呢?作’和“亲’相对应,但不是“亲的意思。下面所讲的“治国’、“平天下’等地方,都没有对新’字发表阐述。如“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等等,这些都有“亲’的意思。
Published 07/24/23
正如《中庸》中所说的,后世出现的圣人也不会怀疑它的正确。先生的睿智与生俱来,并且他为人和蔼、坦荡、平易近人、不修边幅。人们只知道先生年轻时豪迈不羁,曾经热衷于诗词文章的修习,受过佛、道两家学说的熏陶,乍一听到他的学说,都把它视为标新立异、荒诞不经的言论,不再深加探究。孰知先生在贬居贵州的三年当中,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环境,修身静虑,精纯的功夫已经超凡人圣,进入了绝妙的境界,归人中正之旨。
Published 07/23/23
一切的生活点滴,活得有意义,从而更加笃定人生需要憧憬,更需要眼下的所为。王阳明虽有超越生死的观点,但是对于生命他一直都很珍惜。在他看来,评判生死要从生死价值的角度出发,死要死得其所,死得有价值,换句话说就是要活得有意义。 人们常说“这是在数着日子过喽”、“现如今只有吃喝等死了”....··说这种话的人为什么不去找一些有意义的事做呢?殊不知,真正对有意义的事投入热情的人,是不会在意时间的流逝的。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但愿每一次回忆时,我们的内心都不会感到愧疚
Published 07/22/23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愤世嫉俗,牢骚满腹,自命不凡却又处处碰壁,遇挫折缺少变通。很容易歇斯底里,自暴自弃,把自已推向极端。所以,方圆结合才是处世之道,只要保持了内心的高贵与正直,外在的束缚有时候反而不是那么重要。
Published 07/21/23
心学作为心性儒学,最不同于其他儒学者,在于其强调生命活泼的灵明体验。看似与佛学的心法修教十分相似,但佛学只求出世,而心学用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正是儒学所说的“内圣外王”。综观王阳明的一生,平国安邦、著书立说、驰骋骑射,全无中国文人的懦弱单薄。他动静兼入极致,顿悟深远,知行合一,于平凡中体现伟大.以入世中明见其出世的心境。
Published 07/19/23
每个人都有天然的生命,每个人的身体形貌都是独立的,各有独自的精神。“人之貌有与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的相貌是相对的,外形不能妨碍我们精神生命独立的人格,每个人要有自己生命的价值,人活着要顺其自然,不要受任何外界环境的影响。
Published 07/18/23
从容不动心,能够让你在车马喧嚣之中多一分理性,在名利劳形之中多一分清醒在奔波挣扎中多一分尊严,在困顿坎坷中多一分主动。从容是一种处世泰然,是一种宠辱不惊;从容是以一颗平常心接受着现实的凝重、琐碎、磨难甚至屈辱。王阳明一再讲“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他声称心是万物的主宰,一切都源于“心”,心是可以灵活多变的,你需要学会掌控。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让心兵慌乱只需一种从容的淡定,一切便会豁然开朗。
Published 07/17/23
人当心如止水,但是止水并不是死水,所谓静止只是相对的状态,人生往往是宁静里波涛汹涌,那些最平淡的事情里面往往酝酿着最为激烈的革命。一个人如能做到在宁静中感悟奔腾,就证明已到达了心灵的至高境界。静虑息欲致良知,这个办法是王阳明说知行合一时提出的办法,当人们万分疲惫的时候,只需静坐下来,闭上眼睛,打开心眼去看你内心存在的那个世界,疲劳也就渐渐消退,祥和空灵的境界随之而来。
Published 07/16/23
实际上,顺境跟逆境不过是一体两面而已,一个是手背,一个是手心。顺境时得意忘形,逆境时失意忘形,都是不对的,换句话说,是心有所住。有所住,就被一个东西困住了,就得不到解脱。要想真正解脱,并不是去崇拜偶像,也不是迷信权威而是要心无所住,心不为动。这样,面对任何事情,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Published 07/15/23
王阳明良知的哲学思想中包含这样一层含义,即良知是生命本源的一种知觉。宁静作为一种功夫的意义就在此,它能够减去压在良知表面上的重物。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悠远。安之若素,沉默从容,往往要比气急败坏、声嘶力竭更显涵养和理智。
Published 07/14/23
对于生活中的我们来说,一件事情的完成,不可能只依靠个人之力,往往是凭借亲人、朋友或者同事等多方的努力。王阳明能够成为心学大师,是因为身边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时常切磋,探讨学问;能够成为战场上的不败将军,是因为有忠心不二的部下。请务必将这件事牢记在心头。当自己活跃的表现,受到周遭人的赞赏时更应该大度地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这种肚量,能吸引周遭的人更乐于提供帮助。这样的良性循环,也便于工作和生活展得更顺利、更远大。
Published 07/13/23
王阳明贬斥傲,傲是一种可怜的自以为是,而谦虚才是一种竞争的优势,大凡有真才实学者无一不是虚怀若谷,谦虚谨慎的。当作出贡献的时候,需要知道并不是给领导做出功劳就可以高枕无忧,只有一边作出贡献让领导满意,一边又谦恭温顺不露出一丁点的骄傲,这样的成功者才不会惹来麻烦。
Published 07/12/23
要正人,先正已。领导是下属效仿的对象,只有自己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约束下属。美国前副总统林伯特·汉弗莱说:“我们不应该一个人前进,而要吸引别人跟我们一起前进,这个试验人人都必须做。”就是说,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当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修养和思想影响身边的人,凡事自己起个好的带头作用,这样才能具有凝聚力.使下属自觉团结在自己周围。
Published 07/11/23
古人说:“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为官者需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明君、清官也好,为民办实事的县长、局长也好,或者是各个企业的领导也好,既然有了一个足以施展抱负的位子,那么就应该在位子上尽心尽力,出谋划策,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最好。
Published 07/10/23
我们在为人处世时,也应效法天道,把我们的智慧贡献出来,不辞劳苦不计较名利,不居功,秉承天地生生不已、长养万物万类的精神,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如能这样,则自然达到“为而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的高境界。
Published 07/09/23
用坦然的心态来应对诽谤,浊者自浊、清者自清,诽谤最终会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的。这是我们从圣人的思想中损取的智慧之花,在现实生活中,做人拥有“不辩的胸襟,就不会与他人针尖对麦芒,睚眦必报;拥有“不辩”的情操,友谊永远多于怨恨。
Published 07/08/23
生活中的有些人在心中嘀咕,我整天为了工作奔忙,为了能买套房子、为了能养活家人无比辛劳,我这能算伟大吗?能算“圣人”吗?其实,我们所做的这些工作其实和庄子当日为了生活而奔忙的工作又有何不同?只要我们能够在这平凡的生活中修养自己的心灵,不让自已沉迷于物欲,保持一份超然的心情,我们也能在芸芸众生中活得更精彩。圣人就在平凡的人间世。文豪泰戈尔曾经说过:“天空虽不曾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有一份自信。一种坦然,就已足够。
Published 07/07/23
人之于世界本来就渺小脆弱,可还是经常自我膨胀,缺乏清醒的自我定位,这往往是造成太多遗憾的根源,于是挫败成为必然。面对人生的荣辱成败,我们要学会随遇而安,卸下捆绑于心的精神枷锁,轻装上阵。
Published 07/06/23
孔子曾说过“刚、毅、木、讷,近于仁”的话,而老子也说过真正的智者都是大智若愚的模样。在这一点上,古今中外的人们似乎有着惊人的相似,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如此表达他的为人哲学:“不懂得隐藏自己智巧的人是一个真傻瓜。”因此说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此乃真聪明真智慧,只不过用一张假糊涂的脸来遮掩自己的聪明罢了
Published 07/05/23
人生无常,很多事情都不是我们能预料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把握当下,珍惜拥有。该做什么就做什么,饿了吃饭,渴了饮茶,不为昨天的事犯愁和追悔。按照王阳明说的“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工夫”,做好当下力所能及的事情,避免历史重演,再犯错误便够了,否则下一刻还要为上一刻的过失烦恼,这样人生就无有穷尽的处在为过去烦恼的痛苦之中了。
Published 07/04/23
我们很难估量做好事对一个人生命价值的影响有多大。大爱无私,做善事并不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生命需要我们做的是敞开心扉爱他人,真诚地爱他人,去宽慰失意的人,安抚受伤的人,激励沮丧泄气的人。 至善无痕,领悟王阳明的智慧:心原本就是无善无恶,所以其出发点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一切都是心为主宰,那就让心就像玫瑰花一样散发芬芳吧。
Published 07/03/23
所以,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可能是给予者同时也是接受者。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那么不如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宽心地、毫不吝啬地给予,那么在接受别人帮助的时候也不会因为曾经的吝裔和高傲而愧疚、难堪。
Published 07/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