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命体验直接相关的写作,有一种巨大的势能
Listen now
Description
【主播的话】 流动与创作,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今天的这期节目我们请来了朋友杨潇。他曾是一位知名的记者,做过硬核的调查报道,也写过广为流传的非虚构特稿。在职业的高峰期,他选择转身,离开了新闻业,成为一名作家。从2010年起,他周游世界,尝试创造一种融合时事、历史、智识讨论与人文地理的叙事文体。 2021年,他发表了非虚构作品《重走》,讲述他亲身徒步重走1938年西南联大西迁之路的经历,问世之后获得了巨大成功。疫情期间,他选择离开熟悉的北京,搬到大理。 本期节目就从他旅居大理的体验聊起。我们聊到了大理提供的新想象和仍然存在的局限、记者与作家身份的不同、不同写作主题与生命经验的联系、作家的谋生方式、青年作家的考编现象等等话题。 【本期主播】 若含:微博@_R若含 孟常:微博@孟常 王磬:微博@王磬 【本期嘉宾】 杨潇:记者、作家、背包客。200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先后供职于新华社、《南方人物周刊》、《时尚先生 Esquire》,2013-2014哈佛尼曼学者 【相关阅读】 - 《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作者杨潇,202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记录了作者徒步重走西南联大西迁路的故事。 - 《在乌苏里的莽林中》 作者是苏联地理学家弗·克·阿尔谢尼耶夫,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本书记录了作者于20世纪初在乌苏里地区考察后所写的地理考察报告。 【本期剧透】 00:31 《重走》的写作过程 09:54 在创作和旅行的过程中,如何选择一个让自己感到舒服的城市 17:32 搬去不受打扰的大理,创作的灵感却消失了 21:17 写作一本回溯历史的书,可以回答当下或未来的困扰吗 26:37 杨潇写作的动力是什么?什么算一个好玩的题目? 34:45 作为学者型的记者,杨潇如何进入一个新话题 38:57 追溯巴以历史,可以获得当前政治议程新的理解吗? 47:34 如何理解存在主义危机,以及回答“我到底该干什么”的问题? 48:45 作者如何找到确认的选题? 54:06 职业作家和职业作者,两者有什么交叉与不同? 01:00:52 作为一个不去考编的创作者,怎么搭建自己的生活? 01:10:59 新一代新闻人如何追寻自己的梦想? 01:20:38 保持身体上的流动,克服对陌生的恐惧 【本期音乐】 片头:Ólafur Arnalds - Epilogue 片尾:Ólafur Arnalds - Woven Song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文字】卓然 【后期制作】方改则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Youtube@不合时宜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或微博私信
More Episodes
【主播的话】 这是一期线下即兴录制的聊天节目。跟我一起来聊这场天的是我们节目的好朋友杨一。当时我和杨一都正好人在苏黎世参加一个活动,便借着当面catch...
Published 04/30/24
Published 04/30/24
【主播的话】 2005年,英国作家珍妮特·温特森在出版的小说《重量》中写道:“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在阅读时,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地接纳多重世界。” 这是温特森的感受,或许也是我们很多人的感受。在离散时代,书本让人看到生活的纷繁杂芜,阅读并非封锁或逃避,它本身就是一个出口,一张“属于每个普通人的世界地图”。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不合时宜·全球成长计划的伙伴们共同制作了一期“书的世界地图”的书单分享节目。 我们的社群中有来自50多个城市、20多个国家的社群伙伴。在选取的推荐中,每一部作品都会带我们探索不同地域之议题。在阅读与流动中,我们期望世界是鲜活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联、合作且彼此依存。 ...
Published 0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