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四年前,在老家的一次饭局上,大头马听闻了一起刑侦案件。在一篇创作谈中,她写道,讲述案件的老公安提到一个令她“心中一动”的细节,凶手杀人被捕后,老公安与凶手妻子约定在当年案件分管辖区的办案中心门口会面,“我老远地就看到了她,打扮得整整齐齐,穿着一条花裙子,竟然还撑了一把阳伞。我觉得实在不可思议,她表现得这么镇定。我们简短地告知她她丈夫被捕的消息,又聊了一会儿,当我问她,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时,她说,‘当然是砸锅卖铁也要救他’,说到此,两行眼泪才一下子流了下来。”被“竟然”二字触动,也是出于对这起命案的好奇,她去了当地的刑警大队实习,同时创作了刑侦小说《白鲸》。   大头马称,“每当我想开口说真话的时候,我总是会以虚构的形式来进行假装。”脱胎于真实的所见所闻,小说却渐渐脱离了作者的掌控,有了自己的灵魂与生命。《白鲸》创作完成后,沉浸于故事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大头马过了半个月都未去回看这个故事。   本期Naive咖啡馆邀请到作家大头马,聊聊她的小说集《九故事》,本书收录的六篇小说名均采用了经典的、已经存在的小说名,如梅尔维尔的《白鲸》、伍尔夫的《到灯塔去》、贝娄的《赫索格》等。她...
Published 02/03/21
十年前,《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掀起了持续至今的中国非虚构写作热潮。作家梁鸿带着强烈的社会问题意识与对乡村的人文关怀,回到故乡梁庄,记叙了一个中国平凡村庄里的人与事,书写那沦陷的故乡,那些流落在外的异乡人和他们早已隐没在时间长河中的温柔与哀痛。   十年过去了。在极不寻常的2020年,梁鸿选择重返梁庄,并著就新书《梁庄十年》。当轰轰烈烈的城市化在中国尘埃落定,当世界被病毒历史性地改变,梁庄和那儿的人们又有何变化?十年前离开梁庄外出漂泊的人们,如今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本期Naive咖啡馆邀请到了作家梁鸿,回顾去年种种和乡村密切关联的热点话题,如三和大神、小镇做题家、杀马特、留守女性拉姆遭遇的家庭暴力等,聊聊梁庄的 “打工人”,他们会比如今的打工人要幸运吗?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我们又能从梁庄的日常与琐碎中找到怎样的慰藉?   本期嘉宾: 梁鸿,作家、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本期你将听到: 3:35《出梁庄记》中的“打工人”是沉默的,他们的困顿不止是“早安,打工人”语录中的调侃 9:01...
Published 01/27/21
十年前,《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掀起了持续至今的中国非虚构写作热潮。作家梁鸿带着强烈的社会问题意识与对乡村的人文关怀,回到故乡梁庄,记叙了一个中国平凡村庄里的人与事,书写那沦陷的故乡,那些流落在外的异乡人和他们早已隐没在时间长河中的温柔与哀痛。   十年过去了。在极不寻常的2020年,梁鸿选择重返梁庄,并著就新书《梁庄十年》。当轰轰烈烈的城市化在中国尘埃落定,当世界被病毒历史性地改变,梁庄和那儿的人们又有何变化?十年前离开梁庄外出漂泊的人们,如今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本期Naive咖啡馆邀请到了作家梁鸿,回顾去年种种和乡村密切关联的热点话题,如三和大神、小镇做题家、杀马特、留守女性拉姆遭遇的家庭暴力等,聊聊梁庄的 “打工人”,他们会比如今的打工人要幸运吗?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我们又能从梁庄的日常与琐碎中找到怎样的慰藉?   本期嘉宾: 梁鸿,作家、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本期你将听到: 3:35《出梁庄记》中的“打工人”是沉默的,他们的困顿不止是“早安,打工人”语录中的调侃 9:01...
Published 01/27/21
塞缪尔·约翰逊曾简洁有力地质疑1775年的美国人:“为什么叫唤自由叫唤得最响的,是那些使唤黑奴的人?”西蒙·沙玛在《风雨横渡:英国、奴隶和美国革命》一书中掀开了美国独立战争中被大多数人所忽视的那一部分,即一大批北美大地上的黑人奴隶为了自身的自由,投奔大英帝国,和那些争取美国独立地位的爱国者们浴血奋战。这一事实本身松动了我们对于美国独立战争的一般认识,本来看似正当、正义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行为,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小撮白人奴隶主们保卫不公、不义的黑人奴隶制的野心颠覆。那么,真实的历史究竟如何?美国建国神话背后的“说书人”是谁?历史上的种族纷争如何作用于当今的美国社会?   本期Naive咖啡馆邀请到从事美国革命研究的政治学者郑非,谈谈人们对美国独立战争的种种误解,以及那些被主流叙事刻意抹去的,众多废奴倡导者、黑人奴隶与北美爱国者奴隶主们的血泪斗争。   本期嘉宾: 郑非,爱丁堡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任职于上海政法学院、关注族群政治、帝国政治 徐悦东,新京报书评周刊记者   本期你将听到: 3:48美国建国神话建立在自由的谎言之上吗?从《纽约时报》前年获普利策奖的16...
Published 01/20/21
塞缪尔·约翰逊曾简洁有力地质疑1775年的美国人:“为什么叫唤自由叫唤得最响的,是那些使唤黑奴的人?”西蒙·沙玛在《风雨横渡:英国、奴隶和美国革命》一书中掀开了美国独立战争中被大多数人所忽视的那一部分,即一大批北美大地上的黑人奴隶为了自身的自由,投奔大英帝国,和那些争取美国独立地位的爱国者们浴血奋战。这一事实本身松动了我们对于美国独立战争的一般认识,本来看似正当、正义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行为,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小撮白人奴隶主们保卫不公、不义的黑人奴隶制的野心颠覆。那么,真实的历史究竟如何?美国建国神话背后的“说书人”是谁?历史上的种族纷争如何作用于当今的美国社会?   本期Naive咖啡馆邀请到从事美国革命研究的政治学者郑非,谈谈人们对美国独立战争的种种误解,以及那些被主流叙事刻意抹去的,众多废奴倡导者、黑人奴隶与北美爱国者奴隶主们的血泪斗争。   本期嘉宾: 郑非,爱丁堡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任职于上海政法学院、关注族群政治、帝国政治 徐悦东,新京报书评周刊记者   本期你将听到: 3:48美国建国神话建立在自由的谎言之上吗?从《纽约时报》前年获普利策奖的16...
Published 01/20/21
顾湘辞去工作选择在上海郊外的赵桥村隐居,如今已经六年了。用她自己的话说,她目前过上了向往已久的“钱少事少”的生活。她将她在赵桥村的日常写成《赵桥村》,于前年由理想国出版。在自然、季节的变幻之中,一个上海郊区的小村庄被她谱成了一曲关于21世纪都市与郊区日常的咏叹调。   在顾湘记录自己千禧年前后在俄国留学岁月的一部早期作品《在俄国》中,这种咏叹日常的基调便早已存在。不论是写俄国还是写上海郊外,顾湘的语言都充满细节,她总能关照到日常生活的残破、永恒,她将极其平常的每一天都过得有滋有味,并妥贴地将之安置到属于她自己的节奏之中。   本期Naive咖啡馆邀请到作家顾湘,聊聊她的驻村日常与创作,回忆俄国岁月以及自由自在惯了的她又对当下焦虑的都市生活有哪些观察?   本期嘉宾: 顾湘,作家、画家 董牧孜,媒体人   本期你将听到: 3:15从2011年到2019年,顾湘8年间都没出过书,她在干什么?她有创作焦虑吗? 5:42在千禧年前后,顾湘为什么会选择去俄国留学? 9:56...
Published 01/13/21
昆汀·塔伦蒂诺是保利娜·凯尔的头号“迷弟”。 罗杰·伊伯特说“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保利娜·凯尔对美国电影的推动无人可以超越。”   保利娜·凯尔或许是最有影响的美国影评家,她将电影评论提高到艺术的高度,她的评论几乎成为了美国文化的一面旗帜。有人说读她的影评胜过去电影院看电影。她对经典巨制和商业快餐都有自己的洞见,她的影评从不止步于经典,她从不迷信欧洲电影,对于垃圾商业片,她也从不吝惜自己的点评与鉴赏。   总而言之,她最关心电影如何带给我们乐趣,她说:“我们爱看电影只因它让我们看了快活。”   本期Naive咖啡馆邀请到两位女性影评人雷普利和余雅琴、新京报书评周刊文化记者徐悦东,跟我们聊聊影评人保利娜·凯尔的传奇故事和她那些具有阅读快感的评论,她的影评如何深刻塑造如今的好莱坞电影人以及她们所了解到的关于中国电影人与影评人之间的互动和创作生态。   本期嘉宾: 雷普利,反派影评常驻嘉宾、热心影迷 余雅琴,媒体人、影评人 徐悦东,新京报书评周刊文化记者,热爱电影   本期你将听到: 7:28 许多影评人并非影迷,保利娜·凯尔却是一个深度影迷 9:36 ...
Published 01/07/21
昆汀·塔伦蒂诺是保利娜·凯尔的头号“迷弟”。 罗杰·伊伯特说“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保利娜·凯尔对美国电影的推动无人可以超越。”   保利娜·凯尔或许是最有影响的美国影评家,她将电影评论提高到艺术的高度,她的评论几乎成为了美国文化的一面旗帜。有人说读她的影评胜过去电影院看电影。她对经典巨制和商业快餐都有自己的洞见,她的影评从不止步于经典,她从不迷信欧洲电影,对于垃圾商业片,她也从不吝惜自己的点评与鉴赏。   总而言之,她最关心电影如何带给我们乐趣,她说:“我们爱看电影只因它让我们看了快活。”   本期Naive咖啡馆邀请到两位女性影评人雷普利和余雅琴、新京报书评周刊文化记者徐悦东,跟我们聊聊影评人保利娜·凯尔的传奇故事和她那些具有阅读快感的评论,她的影评如何深刻塑造如今的好莱坞电影人以及她们所了解到的关于中国电影人与影评人之间的互动和创作生态。   本期嘉宾: 雷普利,反派影评常驻嘉宾、热心影迷 余雅琴,媒体人、影评人 徐悦东,新京报书评周刊文化记者,热爱电影   本期你将听到: 7:28 许多影评人并非影迷,保利娜·凯尔却是一个深度影迷 9:36 ...
Published 01/07/21
“在你成为道路之前,你不能走上那条路。”在著名旅行文学家保罗·索鲁看来,文学与旅行密不可分。   最好的文学爱好者往往是旅行者,他们拥有相似的好奇心与想象力:翻开书页的那一刻,我们便不由自主地踏上了那条唯一的道路;出发的一瞬间,我们也不可避免地开始书写自己的人生。当保罗·索鲁还是个小男孩,无法独自出门远行的时候,文学作品曾是带他游历的“道路”;在全球各地漫游五十余年之后,他将自己读过、写过的有关旅行的哲思、洞见与智慧箴言浓缩在《旅行之道》一书中。   本期Naive咖啡馆邀请到媒体人里维奇、旅行专栏撰稿人喜喜、郑子宁,聊聊这本“文学爱好者的旅行指南”,分享他们各自的旅行经历以及阅读保罗·索鲁带来的那些“来自路上的启示”。   本期嘉宾: 喜喜,自由记者、旅行专栏撰稿人,用“沙发冲浪”的方式看世界(个人公众号:喜喜见闻) 郑子宁,工程师、语言学爱好者,旅途中永远都在试图以半桶水的当地语言和当地人尬聊,著有《东言西语》(豆瓣:痴愚乡愿亦双相) 里维奇,媒体人、文学评论人(微博@BeulahDong)   本期你将听到: 3:12保罗·索鲁的旅行游记,帮我回忆了...
Published 12/30/20
“在你成为道路之前,你不能走上那条路。”在著名旅行文学家保罗·索鲁看来,文学与旅行密不可分。   最好的文学爱好者往往是旅行者,他们拥有相似的好奇心与想象力:翻开书页的那一刻,我们便不由自主地踏上了那条唯一的道路;出发的一瞬间,我们也不可避免地开始书写自己的人生。当保罗·索鲁还是个小男孩,无法独自出门远行的时候,文学作品曾是带他游历的“道路”;在全球各地漫游五十余年之后,他将自己读过、写过的有关旅行的哲思、洞见与智慧箴言浓缩在《旅行之道》一书中。   本期Naive咖啡馆邀请到媒体人里维奇、旅行专栏撰稿人喜喜、郑子宁,聊聊这本“文学爱好者的旅行指南”,分享他们各自的旅行经历以及阅读保罗·索鲁带来的那些“来自路上的启示”。   本期嘉宾: 喜喜,自由记者、旅行专栏撰稿人,用“沙发冲浪”的方式看世界(个人公众号:喜喜见闻) 郑子宁,工程师、语言学爱好者,旅途中永远都在试图以半桶水的当地语言和当地人尬聊,著有《东言西语》(豆瓣:痴愚乡愿亦双相) 里维奇,媒体人、文学评论人(微博@BeulahDong)   本期你将听到: 3:12保罗·索鲁的旅行游记,帮我回忆了...
Published 12/30/20
他被哈佛大学评为最有影响力的校友之一,美国建筑师协会将他誉为全美最伟大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之一。他一生共获得了28项美国专利和47个荣誉学位,他获得里根总统颁发的自由勋章。   他始终关注技术的社会效果,他提出了我们所熟悉的“少费多用”原则。   他被称作“二十世纪的达芬奇”。他是富勒。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说:“或许他们(富勒等人)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本期Naive咖啡馆邀请到技术创业者王汉洋和建筑史研究者王可达,聊一聊富勒其人和他那些影响深远的设计与思想。     本期嘉宾 : 王汉洋,泛化智能CEO、播客《社会人科技评论》主播、B 站《怪物尚志MonsLog》主持 (微博@MasterPa) 王可达,建筑史研究者、展览策划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目前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东亚建筑与艺术史 (微博@可达之境)      本期你将听到:  03:15   富勒是谁?我们在生活中能看到哪些他的设计? 06:07  ...
Published 12/23/20
他被哈佛大学评为最有影响力的校友之一,美国建筑师协会将他誉为全美最伟大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之一。他一生共获得了28项美国专利和47个荣誉学位,他获得里根总统颁发的自由勋章。   他始终关注技术的社会效果,他提出了我们所熟悉的“少费多用”原则。   他被称作“二十世纪的达芬奇”。他是富勒。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说:“或许他们(富勒等人)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本期Naive咖啡馆邀请到技术创业者王汉洋和建筑史研究者王可达,聊一聊富勒其人和他那些影响深远的设计与思想。     本期嘉宾 : 王汉洋,泛化智能CEO、播客《社会人科技评论》主播、B 站《怪物尚志MonsLog》主持 (微博@MasterPa) 王可达,建筑史研究者、展览策划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目前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东亚建筑与艺术史 (微博@可达之境)      本期你将听到:  03:15   富勒是谁?我们在生活中能看到哪些他的设计? 06:07  ...
Published 12/23/20
加西亚·马尔克斯、切·格瓦拉、马拉多纳......想必人人对他们的名字都不会感到陌生。而在拉丁美洲的小说、传奇、体育、音乐之外,我们似乎极少注意到这片土地上的思想历史。对此,人们甚至不禁要问,拉美有思想吗?拉美思想是否只是大航海后的欧洲舶来品?这片崭新大陆上没有古老灿烂的文明,又何来思想的历史?   在二十世纪,拉丁美洲和中国一样,遭遇了势不可挡的“欧风美雨”,我们都被暴力地裹挟进了现代性的漩涡中,而在这场深刻的历史变局中,我们都在不断地进行思想与行动上的尝试,试图对西方文明“突围”,找到一条“救亡图存”之路。而拉美没有中国这样强大又清晰的文化谱系,他们的思想探索常会陷进欧洲中心论的窠臼。我们是谁?我们有没有自己的文化?这些问题常常幽灵般地萦绕在拉美思想者的脑海里。   本期Naive咖啡馆邀请到了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拉美思想译丛主编滕威和界面文化记者赵蕴娴,与我们谈一谈拉丁美洲的思想和那些致力于救亡图存的“救赎者”们,以及他们如何将思想付诸行动。    本期嘉宾: 滕威,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2013-2014年度哈佛-燕京访问学者、拉美思想译丛主编 (个...
Published 12/16/20
加西亚·马尔克斯、切·格瓦拉、马拉多纳......想必人人对他们的名字都不会感到陌生。而在拉丁美洲的小说、传奇、体育、音乐之外,我们似乎极少注意到这片土地上的思想历史。对此,人们甚至不禁要问,拉美有思想吗?拉美思想是否只是大航海后的欧洲舶来品?这片崭新大陆上没有古老灿烂的文明,又何来思想的历史?   在二十世纪,拉丁美洲和中国一样,遭遇了势不可挡的“欧风美雨”,我们都被暴力地裹挟进了现代性的漩涡中,而在这场深刻的历史变局中,我们都在不断地进行思想与行动上的尝试,试图对西方文明“突围”,找到一条“救亡图存”之路。而拉美没有中国这样强大又清晰的文化谱系,他们的思想探索常会陷进欧洲中心论的窠臼。我们是谁?我们有没有自己的文化?这些问题常常幽灵般地萦绕在拉美思想者的脑海里。   本期Naive咖啡馆邀请到了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拉美思想译丛主编滕威和界面文化记者赵蕴娴,与我们谈一谈拉丁美洲的思想和那些致力于救亡图存的“救赎者”们,以及他们如何将思想付诸行动。    本期嘉宾: 滕威,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2013-2014年度哈佛-燕京访问学者、拉美思想译丛主编 (个...
Published 12/16/20
邪恶,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难清晰定义的概念之一。人类探讨何为邪恶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忏悔录》中,奥古斯丁便从神学角度探索了“恶”的起源;二战之后,汉娜·阿伦关于“恶之平庸”的论述在学界引发巨大争议。从社会事件中频频发生的残暴恶举,到战争时期令人瞠目结舌的反人类暴行,再到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暴力和匿名攻击。邪恶与普通人的距离是如此遥远,但又如此之近。   《恶人:普通人为何变成恶魔》的作者在书中通过访谈,记录下了侵华日军的骇人自白,还原了普通人逐步沦为恶魔时的心路历程,藉由哲学、文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对“恶”的思考,分析其背后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因素,也引导人们反思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们要如何应对仍在不断发生的暴力事件,要怎样才能不犯下重复的错误?知识能否解答人性中的晦暗面向?我们与恶的距离,是否近在咫尺?   本期Naive咖啡馆邀请到了燕京书评主编萧轶,理想国编辑张璇硕、EG,和大家聊聊“恶”。   本期嘉宾: 萧轶,《燕京书评》主编(个人公众号「手纸」,ID:shouzhi2020) 张璇硕,理想国译著馆编辑 EG,理想国译著馆编辑   本期你将听到:...
Published 12/10/20
怎样从经济角度理解“治乱兴衰”的历史循环?为什么工业革命率先发生在英国这个蕞尔小岛,而不是中国、印度或者日本?它又为什么开始于1800 年前后?为什么生产力的极大解放没有促成全世界普遍富裕?经济史学家格里高利·克拉克试图在新作《告别施舍》中,用近年来流行的“大历史”叙述方式,解答这三个彼此相关的命题。   本期Naive咖啡馆邀请到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曹光宇和创业者王汉洋,聊一聊克拉克那些关于世界经济史的反直觉观点和逻辑,它们对当下的启示,以及我们要如何看待、阅读“大历史”类书籍?   本期嘉宾: 曹光宇,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巨有文化旗下经济学播客《子非鱼》主播,关注政治经济学与数字经济 (微博@Gareth_C) 王汉洋,泛化智能CEO、播客《社会人科技评论》主播、B...
Published 12/02/20
怎样从经济角度理解“治乱兴衰”的历史循环?为什么工业革命率先发生在英国这个蕞尔小岛,而不是中国、印度或者日本?它又为什么开始于1800 年前后?为什么生产力的极大解放没有促成全世界普遍富裕?经济史学家格里高利·克拉克试图在新作《告别施舍》中,用近年来流行的“大历史”叙述方式,解答这三个彼此相关的命题。   本期Naive咖啡馆邀请到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曹光宇和创业者王汉洋,聊一聊克拉克那些关于世界经济史的反直觉观点和逻辑,它们对当下的启示,以及我们要如何看待、阅读“大历史”类书籍?   本期嘉宾: 曹光宇,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巨有文化旗下经济学播客《子非鱼》主播,关注政治经济学与数字经济 (微博@Gareth_C) 王汉洋,泛化智能CEO、播客《社会人科技评论》主播、B...
Published 12/02/20
在好莱坞梦工厂,大卫·林奇始终是一个独特的“造梦人”。   他34岁即凭借《象人》入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而后的《蓝丝绒》《穆赫兰道》,亦入围奥斯卡。1990年,《我心狂野》获第4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同年,悬疑犯罪电视剧《双峰》在美国广播公司(ABC)播出,狂热席卷全国,他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形象也由此为世人所熟知。称他为“鬼才导演”,一点也不为过。他屹立影坛半世纪,当回顾20世纪的电影史时,我们已经无法绕过林奇。   而关于大卫·林奇,评价始终褒贬不一。他的《蓝丝绒》《我心狂野》《双峰》《穆赫兰道》,看得懂的人会沉迷,看不懂的人会鄙夷。三次陪跑奥斯卡,而最终却仅仅收获“终身成就奖”。是实至名归,还是好莱坞“碍于情面”?   本期Naive咖啡馆借着《梦室:大卫·林奇传》的出版契机,邀请到几位大卫林奇的爱好者们,作家btr、影评人余雅琴、理想国艺术馆主编马步匀和新京报书评周刊文化记者徐悦东,一起聊一聊这位独特鬼怪的作者导演大卫·林奇。     本期嘉宾: btr,作家、译者、艺术评论人,著有《迷你》《意思意思》等 (微博@btr) 余雅琴,媒体人、影评人...
Published 11/25/20
在好莱坞梦工厂,大卫·林奇始终是一个独特的“造梦人”。   他34岁即凭借《象人》入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而后的《蓝丝绒》《穆赫兰道》,亦入围奥斯卡。1990年,《我心狂野》获第4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同年,悬疑犯罪电视剧《双峰》在美国广播公司(ABC)播出,狂热席卷全国,他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形象也由此为世人所熟知。称他为“鬼才导演”,一点也不为过。他屹立影坛半世纪,当回顾20世纪的电影史时,我们已经无法绕过林奇。   而关于大卫·林奇,评价始终褒贬不一。他的《蓝丝绒》《我心狂野》《双峰》《穆赫兰道》,看得懂的人会沉迷,看不懂的人会鄙夷。三次陪跑奥斯卡,而最终却仅仅收获“终身成就奖”。是实至名归,还是好莱坞“碍于情面”?   本期Naive咖啡馆借着《梦室:大卫·林奇传》的出版契机,邀请到几位大卫林奇的爱好者们,作家btr、影评人余雅琴、理想国艺术馆主编马步匀和新京报书评周刊文化记者徐悦东,一起聊一聊这位独特鬼怪的作者导演大卫·林奇。     本期嘉宾: btr,作家、译者、艺术评论人,著有《迷你》《意思意思》等 (微博@btr) 余雅琴,媒体人、影评人...
Published 11/25/20
提到英国,你会想到什么?女王、莫奈画作里的议会大厦、工业革命、火车、标志性的红色电话亭、海盗、披头士的摇滚乐、敦刻尔克大撤退、高贵的伦敦腔、丘吉尔、《唐顿庄园》中的贵族生活、乏味的炸鱼薯条、哈利波特与魁地奇,或是《伦敦生活》里充斥黑色幽默的大都会日常?......这些看似矛盾、混杂的标签拼凑在一起构成了这个难以被定义的神奇国度。   本期Naive咖啡馆邀请到了二十年来坚持走读全球的作家张志雄,结合他的新书《寻路英国》,与英国旅游局中国区社交媒体影响力友好大使、作家祝羽捷聊聊关于英国的一切。英国为什么吸引着他们?伦敦又有哪些不可错过的博物馆与美术馆,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文明?英国作为现代生活的发明者之一,我们又如何以考古的眼光在游历中发掘“现代性”,探寻现代世界的来路?   本期嘉宾: 张志雄,作家、资深媒体人、香港万里路出版品牌创始人,著有“志雄走读”系列作品40余部 (微博@ORSOLAB)   祝羽捷,作家、策展人,担任英国旅游局中国区社交媒体影响力友好大使 (微博@祝羽捷)   本期你将听到: 6:13大英博物馆里的小藏品:被“女权主义者”毁坏...
Published 11/18/20
提到英国,你会想到什么?女王、莫奈画作里的议会大厦、工业革命、火车、标志性的红色电话亭、海盗、披头士的摇滚乐、敦刻尔克大撤退、高贵的伦敦腔、丘吉尔、《唐顿庄园》中的贵族生活、乏味的炸鱼薯条、哈利波特与魁地奇,或是《伦敦生活》里充斥黑色幽默的大都会日常?......这些看似矛盾、混杂的标签拼凑在一起构成了这个难以被定义的神奇国度。   本期Naive咖啡馆邀请到了二十年来坚持走读全球的作家张志雄,结合他的新书《寻路英国》,与英国旅游局中国区社交媒体影响力友好大使、作家祝羽捷聊聊关于英国的一切。英国为什么吸引着他们?伦敦又有哪些不可错过的博物馆与美术馆,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文明?英国作为现代生活的发明者之一,我们又如何以考古的眼光在游历中发掘“现代性”,探寻现代世界的来路?   本期嘉宾: 张志雄,作家、资深媒体人、香港万里路出版品牌创始人,著有“志雄走读”系列作品40余部 (微博@ORSOLAB)   祝羽捷,作家、策展人,担任英国旅游局中国区社交媒体影响力友好大使 (微博@祝羽捷)   本期你将听到: 6:13大英博物馆里的小藏品:被“女权主义者”毁坏...
Published 11/18/20
第三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主题是“成为同时代人”。因为我们相信人人必须成为同时代人,必须关心“我们与谁以及与什么同属一个时代?”那么,关于何为“同时代人”?哲学家阿甘本是这样表述的:   “真正同时代的人,真正属于其时代的人,是那些既不完美地与时代契合,也不调整自己以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正是通过这种断裂与时代错误,他们才比其他人更有能力去感知和把握他们自己的时代。”   “有才智的人可以鄙视他的时代,但他同时也知道,他不可改变地属于这个时代,他不能逃离自己的时代。”   相比普通人,写作者尤其需要感知和把握这个时代,成为同时代人,去做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者,争取不可能之事,争取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与重新联结,争取身份与地域之外的更广袤、更真实的世界。这并非在人为地把文学工具化,而恰恰是文学自有的题中之义。   本期Naive咖啡馆由第三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颁奖礼的实时录音精简、整理而成。本届文学奖决选名单入围作品及其作者在何种程度上把握住了我们这个时代?作为读者,我们又如何借由文学成为同时代人?   本期嘉宾: 梁文道 苏童、孙甘露、西川、杨照、张亚东(评委团全体成...
Published 11/13/20
第三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主题是“成为同时代人”。因为我们相信人人必须成为同时代人,必须关心“我们与谁以及与什么同属一个时代?”那么,关于何为“同时代人”?哲学家阿甘本是这样表述的:   “真正同时代的人,真正属于其时代的人,是那些既不完美地与时代契合,也不调整自己以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正是通过这种断裂与时代错误,他们才比其他人更有能力去感知和把握他们自己的时代。”   “有才智的人可以鄙视他的时代,但他同时也知道,他不可改变地属于这个时代,他不能逃离自己的时代。”   相比普通人,写作者尤其需要感知和把握这个时代,成为同时代人,去做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者,争取不可能之事,争取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与重新联结,争取身份与地域之外的更广袤、更真实的世界。这并非在人为地把文学工具化,而恰恰是文学自有的题中之义。   本期Naive咖啡馆由第三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颁奖礼的实时录音精简、整理而成。本届文学奖决选名单入围作品及其作者在何种程度上把握住了我们这个时代?作为读者,我们又如何借由文学成为同时代人?   本期嘉宾: 评委团全体成员: 苏童、孙甘露、西川、杨照、张亚东 ...
Published 11/13/20
近年来,“社会学”这几个字眼高频次地出现在我们视野中,“内卷”“去魅”“中产”等社会学名词也随之普及,甚至成为日常词汇。相比十年前,社会学似乎逐渐成为大众眼里的一门“显学”,而这丝毫不妨碍大家依旧搞不清楚什么是社会学。如今,在不断更迭的热点面前,许多自媒体对各路社会学理论进行着不加节制地引用并佐以快餐式的分析,这让人对社会学感到眼花缭乱,也让人生出许多困惑与质疑:如果什么都能和社会学扯上关系,那到底什么是社会学?社会学是一门真正的学问吗?   本期Naive咖啡馆邀请到了任教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学者严飞,结合他与社会学深刻交织的个人生命历程,和我们聊了聊关于社会学的种种。我们怎样通过社会学来体察秩序之必要,理解人性之幽微,从而更坦然地面对我们身处的现代世界,更清醒地认识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   本期嘉宾: 严飞,社会学者、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本期你将听到: 5:12“如果能穿越,我最想和韦伯吃顿饭”,聊聊学术“青椒”的困惑 9:44人们往往将社会学家误解成评论家,以为他们什么事情都能发表看法 15:20社会学关于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互动关系,不同社会...
Published 10/31/20
近年来,“社会学”这几个字眼高频次地出现在我们视野中,“内卷”“去魅”“中产”等社会学名词也随之普及,甚至成为日常词汇。相比十年前,社会学似乎逐渐成为大众眼里的一门“显学”,而这丝毫不妨碍大家依旧搞不清楚什么是社会学。如今,在不断更迭的热点面前,许多自媒体对各路社会学理论进行着不加节制地引用并佐以快餐式的分析,这让人对社会学感到眼花缭乱,也让人生出许多困惑与质疑:如果什么都能和社会学扯上关系,那到底什么是社会学?社会学是一门真正的学问吗?   本期Naive咖啡馆邀请到了任教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学者严飞,结合他与社会学深刻交织的个人生命历程,和我们聊了聊关于社会学的种种。我们怎样通过社会学来体察秩序之必要,理解人性之幽微,从而更坦然地面对我们身处的现代世界,更清醒地认识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   本期嘉宾: 严飞,社会学者、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本期主持: 郝汉,Naive咖啡馆主播、利兹大学社会学硕士   本期你将听到: 5:12“如果能穿越,我最想和韦伯吃顿饭”,聊聊学术“青椒”的困惑 9:44人们往往将社会学家误解成评论家,以为他们什么事情都能...
Published 10/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