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逃离”CXO?(三)
Listen now
Description
近些日子,许多A股CXO都逐步公布了2023年全年年报,有的还公布了2024年的一季报。而年报和一季报中体现的趋势令人担忧。 对于更多的腰部企业,下行周期更常见的“症状”是营收利润双降,或者增收不增利。 原因很好理解:上游业务不足,CXO企业要么接不到订单,要么为了接到新单,都在各种卷价格。再加上投资扩产的支出,年底一算,营收还在增加,利润却少了。 凯莱英和博腾股份是营收利润双降的典型案例。 2023年,凯莱英实现营业总收入78.25亿元,同比下降23.7%;归母净利润22.69亿元,同比下降31.28%,均以两位数的速度下降。这是凯莱英自2016年A股上市以来交出的最不理想的年报。须知从2013年到2022年,整整十年间,凯莱英的收入和净利润都持续保持了正增长。 而且今年一季度,下行仍在持续。凯莱英营业收入约1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7.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82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5.27%。 惨淡的业绩表现,或可归咎于大订单数量的减少。梳理凯莱英历史公告,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凯莱英先后获得3份大订单,合计金额近百亿人民币。尽管未具体披露订单信息,市场普遍推测同新冠药物有关。 同样受到“新冠泡沫”爆炸影响的还有博腾股份,其2023年营业收入约36.67亿元,同比减少47.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67亿元,同比减少86.69%。表现均大幅低于行业平均值。更糟的是,今年一季度,不但下行趋势没有减缓,还开始了亏损:博腾股份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约6.78亿元,同比减少50.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9487万元。 回望过去两三年,新冠疫情的确曾给许多CXO企业带来过商机。但到了后新冠时代,当泡沫集中破灭后,许多企业都不得不开始拷问自身:自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究竟在哪里? 增收不增利的“症状”,主要体现在昭衍新药、皓元医药、药石科技这批腰部CXO企业上,不过每家企业面临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 以昭衍新药为例,其2023年年报显示,期内营收23.76亿元,同比增长4.78%;实现净利润3.97亿元,同比减少63.04%,营收和利润走势出现了明显的偏离。但更麻烦的还是今年第一季度:报告期内由盈转亏,出现了2.72亿元净亏损。 2023年是昭衍新药自2015年第一次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在年报和一季报中,昭衍新药的解释都相同:净利下跌主要受到实验室服务业务利润和资金管理收益,以及生物资产市价波动的共同影响。 再看皓元医药,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3亿元,同比下降34.2%。 皓元医药的利润下滑,或与进一步投产有关。去年8月,公司发布公告,拟与重庆国际生物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入园协议》,在重庆市巴南行政辖区重庆国际生物城投资建设皓元医药ADC CDMO基地,项目投资总额预计人民币10亿元,致力于打造商业化的ADC抗体-偶联-灌装的一体化平台,提供研发生产全流程一站式CDMO服务。 和在寒冬中依然选择扩张的皓元医药相反,药石科技的策略是收缩。其本在去年4月与南京江北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管理办公室签署了一则《投资协议》,拟投资12亿元在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购置土地、建设创新药物工艺开发及中试平台项目。但仅四个月后,药石科技就发布公告称决定终止该协议。公司对外给出的理由是:该决定是出于控制现金流,在财务上优化资产使用效率的考量。未来将根据情况,若整个国际生物医药行业转暖,有必要的话,再考虑新的方式。 2023
More Episodes
五月,仿佛成为了“康字头”生物科技公司的“渡劫”月。 5月28日,悬在康宁杰瑞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下,其KN046与化疗联合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胰腺导管癌(PDAC)的3期临床试验未能达到预设的生存期(OS)统计学终点,导致当天港股股价暴跌超40%。 无独有偶,就在上周,康方生物因双抗药物AK112备受争议,同样遭遇了一波“股价杀”。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业界广泛讨论:双特异性抗体(双抗)技术,这条曾被寄予厚望的研发路径,为何会在临床应用上频频受挫?会给曾备受期待的双抗技术带来哪些影响? 早前,该赛道一度被行业专家评价为“还未正式进入比赛已经开始拥挤”。的确如此,全球范围内,双抗已成为不...
Published 06/14/24
最明显感觉到变化的是来抓药的患者。上游原料价格上涨,最直观的变化是药店与中药房的药材价格随之上涨。相同的方子,如今需要支付过去数倍的价格,对于很多需要常年服用中药的患者来说,用药成本正在翻倍地增加,而中药饮片中,替换或缺少某一味药都会影响最终的疗效。可以说,涨价的压力,最终还是作用在了患者身上。 中药材价格长期居高不下,药企的产品供应也是一大考验。 从供需关系来看,对市场竞争力较高或独家中药产品来说,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保证利润收益,如片仔癀等。但对于更多的非独家中药品种而言,通过提高价格缓解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最后的结局可能会是市场份额的流失。在这种担忧之下,一批中药企业也不得不“打掉牙...
Published 06/13/24
Published 06/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