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老字号成A股“爆雷”重灾区(下)
Listen now
Description
最近,遇到麻烦的中药老字号,有点多。 另一家于近期被“ST”的九芝堂,因其核心产品六味地黄丸的知名度而带来更大范围地讨论。  与太安堂一样,九芝堂起源于清代顺治年间,迄今已有370多年的历史,不仅有着中华老字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的“金字招牌”,还曾与同仁堂齐名,一度被业内称为“北有同仁堂,南有九芝堂”。 历史拉长了九芝堂的磨难。本世纪初,“涌金系”入主九芝堂,曾经一度让九芝堂失了“药味”,沦为融资平台。不过伴随2008年涌金系掌门人魏东的突然自杀,此前与“涌金系”的爱恨情仇告一段落,也让九芝堂陷入经营危机。 而此次让九芝堂被“ST”的始作俑者李振国,在10年前则是作为“白马骑士”形象出现的。2015年,友搏药业替代涌金集团,入主九芝堂,其董事长李振国不止成为九芝堂新的实控人,且带来了那时候的“神药”中药注射剂疏血通,重新让九芝堂的业绩得到恢复。 2017年前,是中药注射剂的“黄金年代”,友博的疏血通与中恒的血栓通是医药代理商眼中的“香饽饽”,拿到代理权意味着“躺赢赚钱”,两个产品都是年入几十亿的大单品。 由此,在李振国入主九芝堂的前三年(2015-2017年),九芝堂利润确实因此有了质的提升。但自2017年疏血通注射液被列入限制使用名单中后,九芝堂的业绩便持续下滑,2018年扣非归母净利润降幅达62.47%。 成于斯,也“败”于斯,由于财务管理内控出现重大缺陷,实控人李振国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事情最终被披露,且审计机构对九芝堂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给予否定意见,随后就是深交所对其股票的停牌和“ST”。 被二级市场称为是“苗药第一股”的贵州百灵被带帽“ST”发生在5月6日,跟太安堂公告退市发生在同一天,原因也是其审计机构对贵州百灵发布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出具了否定意见,认为贵州百灵与市场开发及推广服务费等相关的内部控制存在计提不及时、不完整等重大缺陷。 没跟上时代步伐的中药企业,不只是老字号们。 中成药集采政策对这些企业影响最深,近段时间因业绩持续亏损被“ST”的大理药业、龙津药业,核心原因都是大单品进入集采,导致利润深陷泥沼。 从这些企业的经历中也可以窥得,如今的中药行业发展方向:政策支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所强调的是“高质量”,踩对传承创新节奏的中药企业自然能乘上政策东风;而价格虚高、不符合临床需求、市场需求的产品将被重点监控目录、中成药集采等政策所“挤压”。 在2023年A股上市药企净利润最高的10家公司中,三家中药龙头云南白药、白云山、华润三九跻身前十。这些企业能够延续中药龙头地位,找到医药产业新阶段下新的增长道路,核心原因是“围绕企业自身的资源禀赋”,即从中药产品本身优势的角度、结合产品特性、迎接市场需求、符合消费者认同的核心价值,进行了有效的多样化延伸。 与化药、生物药不同,中药产品尤为重视品牌运营。中药具有政策不确定性低、产品技术迭代速度慢、产品生命周期长、投入产出比高的显著特点,但要打造一款中药大品种尤其需要品牌的培育。对于中药大品种的定义为年营收10亿元以上的品种,但大品种不能和大品牌划等号。有成长性的大品种才能被培育成大品牌,并具有较长的市场持续性。 有老字号加持的中药企业,无疑占据了品牌优势,但因运营、管理问题而导致的“爆雷”让业界不免唏嘘、惋惜。
More Episodes
五月,仿佛成为了“康字头”生物科技公司的“渡劫”月。 5月28日,悬在康宁杰瑞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下,其KN046与化疗联合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胰腺导管癌(PDAC)的3期临床试验未能达到预设的生存期(OS)统计学终点,导致当天港股股价暴跌超40%。 无独有偶,就在上周,康方生物因双抗药物AK112备受争议,同样遭遇了一波“股价杀”。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业界广泛讨论:双特异性抗体(双抗)技术,这条曾被寄予厚望的研发路径,为何会在临床应用上频频受挫?会给曾备受期待的双抗技术带来哪些影响? 早前,该赛道一度被行业专家评价为“还未正式进入比赛已经开始拥挤”。的确如此,全球范围内,双抗已成为不...
Published 06/14/24
最明显感觉到变化的是来抓药的患者。上游原料价格上涨,最直观的变化是药店与中药房的药材价格随之上涨。相同的方子,如今需要支付过去数倍的价格,对于很多需要常年服用中药的患者来说,用药成本正在翻倍地增加,而中药饮片中,替换或缺少某一味药都会影响最终的疗效。可以说,涨价的压力,最终还是作用在了患者身上。 中药材价格长期居高不下,药企的产品供应也是一大考验。 从供需关系来看,对市场竞争力较高或独家中药产品来说,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保证利润收益,如片仔癀等。但对于更多的非独家中药品种而言,通过提高价格缓解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最后的结局可能会是市场份额的流失。在这种担忧之下,一批中药企业也不得不“打掉牙...
Published 06/13/24
Published 06/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