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有學者說:「中國二十四史就是一部貪污歷史。」可見貪污、腐敗及廉潔是歷久不衰的話題。在古代觀念,貪污是否十惡不赦?貪污枉法與不枉法的判決大相徑庭。明太祖實施嚴刑峻法,以「剝皮實草」阻嚇貪官污吏;雍正帝行「養廉銀」,增加官員福利鼓勵廉潔。可是,貪污依然禁之不絕;貪污是中國社會結構性的問題?有説史上第一貪官和珅斂財八億,但遭嘉慶帝抄家之後,但卻沒有發現這八億賄款——所謂「無官不貪」,差在貪得多與少,貪污成爲臣子的政治痛脚,而「整肅貪瀆」成爲皇帝清除政敵的不二之法。香港自開埠至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由「貪...
Published 09/03/18
有學者說:「中國二十四史就是一部貪污歷史。」可見貪污、腐敗及廉潔是歷久不衰的話題。在古代觀念,貪污是否十惡不赦?貪污枉法與不枉法的判決大相徑庭。明太祖實施嚴刑峻法,以「剝皮實草」阻嚇貪官污吏;雍正帝行「養廉銀」,增加官員福利鼓勵廉潔。可是,貪污依然禁之不絕;貪污是中國社會結構性的問題?有説史上第一貪官和珅斂財八億,但遭嘉慶帝抄家之後,但卻沒有發現這八億賄款——所謂「無官不貪」,差在貪得多與少,貪污成爲臣子的政治痛脚,而「整肅貪瀆」成爲皇帝清除政敵的不二之法。香港自開埠至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由「貪...
Published 09/03/18
今集《歷史係咁話》為觀衆帶來一道選擇題;花五百萬便不用通過考試,直接做「現代狀元」——政務主任(AO),你願意花這筆錢嗎?現實世界的香港沒有這個選項。殊不知,原來這種「賣官鬻爵」現象在中國古代十分常見,甚至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及至清朝「賣官鬻爵」更發展成明碼實價的官方買賣。每逢天災戰亂,國家用度大增,政府於是利用「賣官鬻爵」手段來增加臨時收入,解決當務之急。不少人乘機「買官」——買官員資格繼而排隊上任,然而輪候時間可以長達十數年。縱然輪候時間長,人們對「買官」依然趨之若鶩,因爲即使科舉不第,仍然可以...
Published 08/27/18
今集《歷史係咁話》為觀衆帶來一道選擇題;花五百萬便不用通過考試,直接做「現代狀元」——政務主任(AO),你願意花這筆錢嗎?現實世界的香港沒有這個選項。殊不知,原來這種「賣官鬻爵」現象在中國古代十分常見,甚至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及至清朝「賣官鬻爵」更發展成明碼實價的官方買賣。每逢天災戰亂,國家用度大增,政府於是利用「賣官鬻爵」手段來增加臨時收入,解決當務之急。不少人乘機「買官」——買官員資格繼而排隊上任,然而輪候時間可以長達十數年。縱然輪候時間長,人們對「買官」依然趨之若鶩,因爲即使科舉不第,仍然可以...
Published 08/27/18
1511年,當時的海軍大國葡萄牙登陸馬六甲,此後陸續在東南亞地區建立港口城市,愈見頻繁的經貿關係正式將東南亞地域併入現代世界史。隨著東西交流頻仍,誕生了混血兒——歐亞人(Eurasian)的族群,他們廣佈在亞洲的殖民地城市,如法屬印度支那、菲律賓、澳門、香港等等。歐亞人同時擁有歐洲和亞洲人的外貌特徵,而他們因這種血統和外表而「兩面不是人」——無法得到歐洲人或華人社群的完全接納,在教育、職場,甚至婚姻也受到相當的阻礙。然而,歐亞人亦有其先天優勢,包括至少掌握兩種語言及家族的人脈關係,因此他們在港口城市...
Published 08/20/18
1511年,當時的海軍大國葡萄牙登陸馬六甲,此後陸續在東南亞地區建立港口城市,愈見頻繁的經貿關係正式將東南亞地域併入現代世界史。隨著東西交流頻仍,誕生了混血兒——歐亞人(Eurasian)的族群,他們廣佈在亞洲的殖民地城市,如法屬印度支那、菲律賓、澳門、香港等等。歐亞人同時擁有歐洲和亞洲人的外貌特徵,而他們因這種血統和外表而「兩面不是人」——無法得到歐洲人或華人社群的完全接納,在教育、職場,甚至婚姻也受到相當的阻礙。然而,歐亞人亦有其先天優勢,包括至少掌握兩種語言及家族的人脈關係,因此他們在港口城市...
Published 08/20/18
香港仔漁民史、工廠女工史、老兵抗日戰爭史、新移民史……近年香港史研究專著如雨後春筍般誕生,而它們都不約而同的以口述歷史為研究方法,可見這種有別傳統的研究方法正在走入香港史研究主流。爲甚麽要利用這種研究方法?其實中國傳統史學多用文獻資料,而這些資料都是記錄精英與名人有關的「大歷史」,偏偏對佔人口大多數的平民小人物鮮有記載。口述歷史的重要性在於補足書寫史料,以小人物的角度看大時代的轉變,讓歷史研究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數字與文字,當事人的口述回憶為「大歷史」注入活力。另外,口述歷史研究方法更可能帶來「情理之中...
Published 08/13/18
香港仔漁民史、工廠女工史、老兵抗日戰爭史、新移民史……近年香港史研究專著如雨後春筍般誕生,而它們都不約而同的以口述歷史為研究方法,可見這種有別傳統的研究方法正在走入香港史研究主流。爲甚麽要利用這種研究方法?其實中國傳統史學多用文獻資料,而這些資料都是記錄精英與名人有關的「大歷史」,偏偏對佔人口大多數的平民小人物鮮有記載。口述歷史的重要性在於補足書寫史料,以小人物的角度看大時代的轉變,讓歷史研究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數字與文字,當事人的口述回憶為「大歷史」注入活力。另外,口述歷史研究方法更可能帶來「情理之中...
Published 08/13/18
何謂宗教研究?是否等同傳教?而宗教歷史研究又有何重要性?宗教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可以導人向善,也可以作為政治工具。誠如宗教在猶太民族中形成的向心力,讓猶太人亡國千年後仍可以復國。公元一世紀時,猶太教衍生出基督教,以及後來羅馬教廷對猶太教和基督教的逼迫,也是源於種族和政治原因。自十六世紀,馬丁路德發表《九十五條論綱》在歐洲掀起宗教改革浪潮,各國紛紛脫離獨裁的羅馬教廷,宗教改革得以蓆捲歐洲,這與當時人文主義和國族意識抬頭的大環境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今集《歷史係咁話》有幸邀請到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前院長...
Published 08/06/18
何謂宗教研究?是否等同傳教?而宗教歷史研究又有何重要性?宗教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可以導人向善,也可以作為政治工具。誠如宗教在猶太民族中形成的向心力,讓猶太人亡國千年後仍可以復國。公元一世紀時,猶太教衍生出基督教,以及後來羅馬教廷對猶太教和基督教的逼迫,也是源於種族和政治原因。自十六世紀,馬丁路德發表《九十五條論綱》在歐洲掀起宗教改革浪潮,各國紛紛脫離獨裁的羅馬教廷,宗教改革得以蓆捲歐洲,這與當時人文主義和國族意識抬頭的大環境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今集《歷史係咁話》有幸邀請到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前院長...
Published 08/06/18
此仇不共戴天——何等的深仇大恨才可令人罔顧法紀,仍義無反顧?所謂「不共戴天」,指的是不與仇家共處同一天空,即是要置之於死地。為報父恨而殺害仇家或許痛快,或許孝道,但卻不合刑律,為國法所不容。則究竟要忠於自我意志,抑或遵從法典呢?歷朝歷代,禮法兩難之事,並不鮮見,而各朝代的處理方法亦有分別,反映時代的轉變,與社會的法治觀和道德觀的取向。今集歷史系咁話繼續談討復仇,由法律和道德的兩難,來揭示時代意態。 主持: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范永聰(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一級講師) 羅樂然...
Published 07/30/18
此仇不共戴天——何等的深仇大恨才可令人罔顧法紀,仍義無反顧?所謂「不共戴天」,指的是不與仇家共處同一天空,即是要置之於死地。為報父恨而殺害仇家或許痛快,或許孝道,但卻不合刑律,為國法所不容。則究竟要忠於自我意志,抑或遵從法典呢?歷朝歷代,禮法兩難之事,並不鮮見,而各朝代的處理方法亦有分別,反映時代的轉變,與社會的法治觀和道德觀的取向。今集歷史系咁話繼續談討復仇,由法律和道德的兩難,來揭示時代意態。 主持: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范永聰(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一級講師) 羅樂然...
Published 07/30/18
「君子報仇,十年未晚。」仇恨可以潛藏人心,積累成強大力量,不止足以摧殘敵人,甚至毀滅國家。歷史上懷抱仇恨而影響時局的人比比皆是。無論是背負國恨的荊軻、或是為報父仇的伍子胥,都掀動了時代走向。努爾哈赤一族為報復父祖被殺,終於消滅明室,開創出新的王朝。若個人忿恨轉化成集體仇怨,更會被當權者利用作政治手段,來凝聚民心,鞏固政權。今集《歷史系咁話》漫談古今仇恨故事,解構何謂「不共戴天之仇」。 主持: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范永聰(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一級講師) 羅樂然(澳門大學歷史系客座導師...
Published 07/23/18
「君子報仇,十年未晚。」仇恨可以潛藏人心,積累成強大力量,不止足以摧殘敵人,甚至毀滅國家。歷史上懷抱仇恨而影響時局的人比比皆是。無論是背負國恨的荊軻、或是為報父仇的伍子胥,都掀動了時代走向。努爾哈赤一族為報復父祖被殺,終於消滅明室,開創出新的王朝。若個人忿恨轉化成集體仇怨,更會被當權者利用作政治手段,來凝聚民心,鞏固政權。今集《歷史系咁話》漫談古今仇恨故事,解構何謂「不共戴天之仇」。 主持: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范永聰(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一級講師) 羅樂然(澳門大學歷史...
Published 07/23/18
承接上集講古代國家規劃、近代華南建築,今集《歷史係咁話》繼續講城市規劃,講民國時期的南京首都規劃。南京為「十朝古都」,但定都南京的王朝都非常「短命」,為甚麼國民政府仍然選擇南京作為首都?又為甚麼要勞師動眾在南京興建中山陵,將孫中山棺櫬從北京運到南京中山陵下葬?當中摻雜不同的政治原因,如漢人「反清復明」的情結、蔣介石繼承孫中山正統的策略。「計劃趕不上變化」,最終南京政府難逃「短命」的宿命,但期間的中山陵、中山路建設和《首都計劃》足以透析中國近代城市規劃與政治的密切關係。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
Published 07/16/18
承接上集講古代國家規劃、近代華南建築,今集《歷史係咁話》繼續講城市規劃,講民國時期的南京首都規劃。南京為「十朝古都」,但定都南京的王朝都非常「短命」,為甚麼國民政府仍然選擇南京作為首都?又為甚麼要勞師動眾在南京興建中山陵,將孫中山棺櫬從北京運到南京中山陵下葬?當中摻雜不同的政治原因,如漢人「反清復明」的情結、蔣介石繼承孫中山正統的策略。「計劃趕不上變化」,最終南京政府難逃「短命」的宿命,但期間的中山陵、中山路建設和《首都計劃》足以透析中國近代城市規劃與政治的密切關係。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
Published 07/16/18
詩人也許能輕輕的走,「不帶走一片雲彩」,人群的流移卻總是掀起歷史變動,竟然也造就一代代的建築新風格。本集節目聚焦嶺南,訴說華南地區在經歷種種的族群遷徙之後,發展出怎樣的建築特色。像是五邑的碉樓、廣府的圍村,重重深鎖,防禦十足,竟然和「新移民」有關?飄揚過海的華僑帶來怎樣的外國知識,重新規劃城市?城鄉的股份制、作為公共空間的墟市又怎樣產生?北方的木建築,來到潮濕的南方又如何演化。中國地大物博,南北水土各異,嶺南風光又是一例。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
Published 07/09/18
詩人也許能輕輕的走,「不帶走一片雲彩」,人群的流移卻總是掀起歷史變動,竟然也造就一代代的建築新風格。本集節目聚焦嶺南,訴說華南地區在經歷種種的族群遷徙之後,發展出怎樣的建築特色。像是五邑的碉樓、廣府的圍村,重重深鎖,防禦十足,竟然和「新移民」有關?飄揚過海的華僑帶來怎樣的外國知識,重新規劃城市?城鄉的股份制、作為公共空間的墟市又怎樣產生?北方的木建築,來到潮濕的南方又如何演化。中國地大物博,南北水土各異,嶺南風光又是一例。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
Published 07/09/18
西方過去的學者以其自身經驗出發,曾認為「城市」只是現代產物,並且發軔歐洲。不過中國傳統也自有一套「城市」的觀念與規劃,二千年前的《周禮》已有雛型。比如因為「以農立國」的需要,格外重視糧食的生產與存儲。早期更着重城市的自給自足而不是對外貿易。隨著帝國的發展與擴張,工程技術的進步,各地水利的開發與配合又都影響城市的發展走向。本集由中國各朝的首都出發,由漢唐的長安、北宋的開封,到東南名城的蘇杭等等,窺探帝王時代中國的城市發展智慧。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
Published 07/02/18
西方過去的學者以其自身經驗出發,曾認為「城市」只是現代產物,並且發軔歐洲。不過中國傳統也自有一套「城市」的觀念與規劃,二千年前的《周禮》已有雛型。比如因為「以農立國」的需要,格外重視糧食的生產與存儲。早期更着重城市的自給自足而不是對外貿易。隨著帝國的發展與擴張,工程技術的進步,各地水利的開發與配合又都影響城市的發展走向。本集由中國各朝的首都出發,由漢唐的長安、北宋的開封,到東南名城的蘇杭等等,窺探帝王時代中國的城市發展智慧。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
Published 07/02/18
講到宋代,相信不少人都會扼腕惋惜,認為宋朝「強榦弱枝」,「重文輕武」,「積貧積弱」,最後招至外敵滅國。回歸史實,宋代是否真的如此不堪一擊?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又是否孰實?「楊家將」又是否真有其人?素聞宋代皇帝愛好「將從中御」又有否根據呢?今集《歷史系咁話》和大家漫談宋史,破解大眾對宋代積弱的迷思,講宦官、外戚、將領對國家興亡的影響。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羅婉嫻(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二級講師) 嘉賓: 何冠環(中國宋史研究會副會長)
Published 06/25/18
講到宋代,相信不少人都會扼腕惋惜,認為宋朝「強榦弱枝」,「重文輕武」,「積貧積弱」,最後招至外敵滅國。回歸史實,宋代是否真的如此不堪一擊?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又是否孰實?「楊家將」又是否真有其人?素聞宋代皇帝愛好「將從中御」又有否根據呢?今集《歷史系咁話》和大家漫談宋史,破解大眾對宋代積弱的迷思,講宦官、外戚、將領對國家興亡的影響。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羅婉嫻(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二級講師) 嘉賓: 何冠環(中國宋史研究會副會長)
Published 06/25/18
俗語有云,「華夏文明上下五千年歷史」,而現代華人都是炎黃子孫的後代。究竟事實是否如此?不少神話創說,如「大禹治水」和「女媧補青天」等,大家都耳熟能詳,而堯舜的明君美名更是傳頌千古。隨著愈來愈多的考古發現,這些神話傳說孰真孰假,將會愈辯愈明。不少國家利用古史詮釋為本國歷史托古,創造更久遠的文明起源——近年中國「夏商周斷代工程」和北韓檀君遺骸的發崛,便引起一輪政治是否凌駕歷史研究的討論。可見對古史之詮釋和政治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今集《歷史系咁話》講文獻、講考古、講古史詮釋,和大家解構古史演繹和國家意志的關...
Published 06/18/18
俗語有云,「華夏文明上下五千年歷史」,而現代華人都是炎黃子孫的後代。究竟事實是否如此?不少神話創說,如「大禹治水」和「女媧補青天」等,大家都耳熟能詳,而堯舜的明君美名更是傳頌千古。隨著愈來愈多的考古發現,這些神話傳說孰真孰假,將會愈辯愈明。不少國家利用古史詮釋為本國歷史托古,創造更久遠的文明起源——近年中國「夏商周斷代工程」和北韓檀君遺骸的發崛,便引起一輪政治是否凌駕歷史研究的討論。可見對古史之詮釋和政治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今集《歷史系咁話》講文獻、講考古、講古史詮釋,和大家解構古史演繹和國家意志的關...
Published 06/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