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Published 01/15/23
如何明智的看待想法?How to be Build Wise Relationship with Our Thoughts?想像力與想法,是人類所擁有的最強大的力量,但是人類的大腦有一部分是來自演化古老的大腦,這部分大腦會特別尋找對人有生存危機的訊號,並誇大這些訊號,伴隨著憤怒、焦慮與憂鬱的情緒,相對應於這些情緒的想法,常常是造成痛苦的來源,...
Published 04/03/21
帶著親切溫柔與慈悲友愛的態度的觀察呼吸是訓練正念、培育自我慈悲很好的方法。持續一段時間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可以讓心平靜下來,呼吸覺知藉調節專注力來調節情緒。以親切溫柔與慈悲友愛的態度來練習,可以同時和自己親密連結,感受呼吸輕鬆緩慢的節奏可以安撫情緒,讓我們感到舒適愉悦,也強化我們被支持的感受。我們也在呼吸覺知中感恩於呼吸如何滋養我們身體。 練習時如果你的心思一再飄移,請不要判斷自己,再次試著將親切、溫柔帶到練習中,允許自己被呼吸所安撫。 你可以觀察一下,自己是否因為覺察呼吸而提高了專注力?是否因為規律的練習而建立和自己更親密的關係? 每天花10-15分鐘這樣練習,對身心是很大的滋養與照顧。 新竹正念自我慈悲八週課程說明會在2021年4月7日週三晚上舉行,正式課程從4月14日晚上開始,課程報名網址與資訊如下: https://www.mindfulnesscenter.tw/programs/msc-hsinchu-night-2021 如果您想收到節目更新通知,歡迎加入Line官方帳號:自我慈悲學堂, Line ID:...
Published 03/27/21
自我慈悲不是什麼?What Self-Compassion Is Not? 今天介紹的主題是自我慈悲是什麼?自我慈悲不是什麼? 自我慈悲是當我們遭遇痛苦時,以親切、友善的態度面對自己所經歷的痛苦,以陪伴經歷痛苦的好朋友的方式,陪伴經歷痛苦的自己。我們這樣做時,與經歷痛苦的自己保持一個恰當的距離,我們可以看到,痛苦只是痛苦,雖然它發生在我們身上,它不是”我的痛苦”,它只是痛苦。當我們與痛苦保持一點距離,我們會發現,不論我們經歷到多大的痛苦,每個人始終擁有一個完整的、圓滿的”自己”,這個真實的,完整的”自己”,也有人稱之為”真我”,不會因為我經歷任何痛苦而有所減損,不會改變,反而”內在永遠存在的真我”隨時可以陪伴經歷痛苦那部分的我,關愛經歷痛苦的那部分的自己。 自我慈悲幫助我們擁抱我們所經歷的痛苦,以關愛自己子女的方式,關愛受苦的自己,英文稱之為Reparenting ourselves,再次關愛自己好像關愛自己的小孩一樣,把自己當成自己的小孩來關愛,這是非常有自我療癒的效果,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這樣做來療癒自己,也確實都有這內在的、無窮的資源可以療癒自己。 ...
Published 03/20/21
呼吸覺知幫助我們培養觀察自己內­在經驗的能力,這也是正念最基本的訓練。 我們每天呼吸上萬次,我們卻很少帶著覺知去觀察、去感受、去體驗任何一個。一旦我們開始安靜下來觀察自己的呼吸,我們會發現有無數的想法湧現我們心中,把我們帶離當下,帶離體驗與感受。 想法總是把我們帶到過去與未來,帶到虛擬的問想的想像,帶到焦躁與不安的情緒之中。 相反的,專注的去感受當下的呼吸能够帶領我們回到當下,回到感受與體­驗,回到平靜與安祥。 每天能够為自己做的最棒的事情之一,是排除其他事情,空下10-20分鐘,什麼都不做,就只是專注的覺察呼吸。 當然這期間你心中會浮現無數的想法與情緒,這都會讓你無法專注在呼吸,這很正常,也無法避免,你只要溫柔的,一再提醒自己回到呼吸,那就是每天你能為自己做的最棒的事了。 觀察呼吸是訓練正念的很好方法,當我們觀察呼吸的時候,常常會出現很多想法,這讓我們忍不住,很自然會想放棄專注在呼吸上,而跟著心中的想法,去製造另外許多的想法,進而編­造內心的小故事,導演內在小劇場。 ...
Published 03/13/21
今天會先介紹什麼是慈悲?接著再說明什麼又是自我慈悲? “慈悲是對他人痛苦或疼痛的敏感覺知,並且深切的希望能減輕或免除這些痛苦。” (Goetz, Keltner & Simon-Thomas, 2010) 從這個定義看,慈悲有兩個重要的元素,第一個是感受痛苦的能力,也就是同理心,我們需要先去感受到別人的痛苦,才能發出慈悲。慈悲還有一個行動的元素,也就是當我們感受到別人的痛苦時,心中浮現一個內在的渴望、強烈的動機,想要免除或減輕這些痛苦。 從佛教心理學的角度,所有生命都是密切相關的,所有人類互相依賴,所有生命都是一體的,實際上沒有自己與他人的區別。 別人的痛苦,其實也是我們的痛苦,我們的痛苦與別人的痛苦緊密相連,當痛苦沒有自己與別人的區別,也就沒有慈悲與自我慈悲的區別,重點是面對痛苦的態度,以友善的態度面對痛苦、陪伴痛苦,不論痛苦發生自己人身上或是別人身上,都是慈悲。 只是當我們說自我慈悲時,指的是當痛苦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將慈悲單純導引到自己身上,那樣的慈悲便是自我慈悲,可以說,自我慈悲是一種向內的慈悲(Internal...
Published 03/06/21
情緒智商除了自我覺察之外,還包括: 自我管理、同理心、人際關係管理,與自我激勵的能力。 自我覺察是指能够知道自己當下的狀態怎樣了,它幫助我們瞭解每個當下自己的情緒、感受與想法。 當我們陷入自動導航的模式,我們的注意力放在過去或未來,我們就是失去自我覺察了。 正念練習幫助我們擺脫自動導航的模式,幫助我們一再的回到當下,強化自我覺察的能力。 今天的節目介紹幾個日常生活的正念練習,幫助我們將注意力帶回到當下,而不陷入自動導航的慣性模式。 良好的自我覺察,幫助我們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強化我們的同理心,我們能夠更精準的覺察自己及對方的狀態,就能大幅改善我們的人際關係。 當我們擁有了良好的管理人際關係的能力,我們就會有良好的領導力,我們就會是一個好的領導者,就能夠帶領團隊,能夠幫助團隊融合,我們就能够在職場上能夠獲得成功,所以高情緒智商的人,能夠獲得好的成就,就是因為同時擁有這四種不同的能力,那這一切就從剛剛所介紹的幾個很簡單的正念練習開始。 ...
Published 02/26/21
情緒智商與自我覺察: 我們現在面對許多挑戰,這是一個多變、不確定、複雜、與模糊不清的時代。 如果我們的無法專注在當下,很可能難以因應外在的挑戰,也更容易遭受到挫折。我們所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來強化個人的職能。那最需要強化的能力是什麼呢?根據情緒智商這本書的作者Daniel Goleman多年研究,他認為當今人們最需要強化的能力,就是情緒智商。 多數心理學家們同意,情緒智商是一種每個人個別擁有的能力,這個能力能辨認每個人自己與其他人的情緒,這能力能幫助我們標示自己和其他人感覺及情緒,並且能夠區分自己和其他人感覺及情緒的不同,這樣我們就能夠應用這些資訊,來引導我們的想法,並且選擇恰當的行為來回應,情緒智商也幫助我們調節情緒來。 情緒智商被定義為一組不同的能力與特質,他認為我們可以能够經由訓練來強化情緒智商,進而提昇領導統御的能力。 Daniel Goleman 提出構成情緒智商的五個能力,這五個能力各自獨立,但是彼此密切相關,這五種能力包括自我覺察、自我管理、同理心、人際關係管理與自我激勵。 ...
Published 02/20/21
身體掃瞄 在正念減壓的課程中,一個對身心療癒很有幫助的正念練習是身體掃瞄。如果我們可以每天花一些時間時間練習,我們會慢慢經歷到明顯的成效。只要持續進行這些練習,便能強化自己與困難挑戰共處和回應的能力,進而可以過著圓滿、富足的人生,並且擁有良好的健康。 身體掃描可以盡可能於每天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練習,以精確、專注的覺察力來逐一掃描自己的身體。當你發現身體有某些部位緊繃時,帶著開放、接納、好奇、不評判的態度,將親切溫柔、友愛慈悲的覺知,帶到這些部位,並且觀察這些部位的感覺如何變化。你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狀況做身體掃瞄的練習。 身體掃瞄在練習時,就只是覺察身體的各種感受,以親切、溫柔、接納專注聆聽身體所發出的訊息。你也可以同時覺察呼吸的感覺,以及呼吸時身體感受的變化,一開始時可以專注的覺知身體隨著呼吸變化最明顯的部位,例如胸腔或腹部,之後可以一部分一部分的掃瞄全身每一個部位。我們鼓勵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的練習身體掃瞄。當然,不要因為過度練習而給自己不必要的壓力,帶著輕鬆自在的態度去練習,只要單純地覺察身體的各種感覺就可以了。...
Published 02/14/21
自古以來,痛苦一直是所有人類共同面對的一個大問題,各個宗教也都很著重在如何幫助人類免除身心的痛苦。我們這集節目從科學研究與演化的角度來談痛苦的根源與因應之道。 宗教提醒我們,人都會經歷痛苦,甚至整個人生,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生、老、病、死都是痛苦,然而生、老、病、死卻是每一個人都必需經歷的過程,這樣人生就成為經歷痛苦的體驗。 如果我們對自己的心有所領悟,我們會發現,心經常處於心猿意馬、心思飄移、心不在焉的狀況。 研究發現,即使你在想的是快樂的事,只要是心思飄移到當下之外,就會比較不快樂,也就是說,心思飄移愈嚴重的人,愈不快樂。
Published 02/07/21
在練習培育正念與自我慈悲時,一個很有幫助的方法是帶著親切溫柔的態度來覺知呼吸。試著在練習時,以親切和溫柔的態度集中注意力,讓心平靜下來。放下過度努力的想到達到任何目的,單純藉著感受被呼吸擁抱及安撫,成為全然的覺知的接受者。 這個練習可以藉調節專注力來幫助我們調節情緒,同時和自己親密連結,允許我們能夠因呼吸的節奏而安撫並感到舒適,同時強化被呼吸支持的感受,在呼吸覺知中感到愉悅,感恩於呼吸如何滋養我們身體。練習也特別強調專注於呼吸撫慰的韻律對我們的幫助。 如果在練習時你感覺到專注呼吸時會有困難,或者專注於呼吸反而感覺到緊繃,如果這樣,可以在練習時不必刻意專注於呼吸,而是專注在安撫或支持觸摸時身體的感覺,或是整個身體隨著呼吸輕微晃動的感覺。這個練習也邀請我們把自己交托給呼吸,單純的感受呼吸的節律,或者感受被呼吸擁抱的感覺,或者試著放下自己,讓自己成為呼吸。 ...
Published 01/31/21
療癒性的正念主要在於開發接納的態度,當我們可以用接納、不評價的正念態度去生活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內在的經驗本質開始產生改變,所謂境隨心轉,當我們全然接受我們的經驗,反而才是轉化我們經驗的開始,當我們的經驗改變,也會帶來生活的改變。這也就是當代正念最吸引人的地方。
Published 01/24/21
三分鐘呼吸空檔練習是一個在生活中可以應用的一個很短的練習,可以幫助我們跳離自動導航(autopilot)與慣性反應,帶領我們回到當下,重新獲得平靜的練習。練習可以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帶出覺察首先,不論你是坐著或站著,從容地調整成莊重,挺直的姿勢。如果可以,請閉上雙眼。接下來,覺察你的內在經驗,開始探問:我現在的經驗是什麼?現在有什麼想法流過心中?盡你所能地去瞭解想法就是想像的事件,也許將它們訴諸於文字。現在有什麼感受?留意任何不舒服或不愉快的情緒感受,認識到它們的存在。現在身體有什麼知覺?你可以試著快...
Published 01/17/21
本集節目從傳統經典中介紹正念有那些重要的特質。正念的要素包括覺知、專注與記憶(或提醒),另外正念也有分辨與辨別的功能,從戒、定、慧的角度我們瞭解正念可以帶來正確的思惟與洞見,從而放下貪愛(貪瞋痴),根除給自己或他人的痛苦。
Published 01/10/21
今天的節目介紹我與正念相遇的經過,說明正念可以很有效的預防憂鬱症的復發,也是身心整合、自我照顧最有效益的方法。
Published 12/31/20
開放覺知正念練習,又被稱為無㨂擇覺知禪修,是正念的一個核心的練習。現代人很適合每天利用30分鐘的時間練習,以此來照顧自己的身心。
Published 12/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