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开书店 重返公共生活
Listen now
Description
【主播的话】 开个书店,可能是很多人的愿望,它不仅是一个安放自己精神世界的地方,在某个意义上也是公共讨论发生的场所以及一种公共精神的延续。我们身边有两位朋友,率先实现了书店自由,他们都在今年,纷纷回到自己的的城市开了书店。 我们一直都很想回国去拜访两位的书店,一位是谢丁,谢丁老师是过去界面·正午故事的主编,也是时尚先生的专题报道组的编辑,曾和记者一起创作出非常多优秀的特稿。他目前在重庆创立了一家书店,叫做匿名书店;刘大风是过去新京报的评论编辑,在互联网大厂工作之余,回成都创立了叫做浮于野的书店品牌。 听到这期节目的朋友们此刻或许正在归家路上,或者已经回到故乡和家人团聚。想到过去在家乡时,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也是我们那个小城市的书店,祝愿大家新年手边都有一本好书,也有一个可以常去的精神寄托之所。 【本期主播】 王磬:微博 @王磬 若含:@_R若含 孟常:@孟常 【本期嘉宾】 谢丁  重庆匿名书店 刘大风  成都浮于野书店 【本期剧透】  02:40 书店开张的原因和经过 07:33 书店老板的想法状态及经营书店的心路历程 13:19 书店们的选品原则和创始人想法对书店的影响 29:02 书店作为公共讨论与活动发生的场所,这二者对书店而言意味着什么?如何平衡书店的公共属性和商业属性? 38:56 书店启动的大概数额 43:49 开书店的根据是头脑中比较理想的书店的样子?开一家书店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一种对过去生活的某种反叛逃离,还是一个希望重新建立人文精神的想象? 54:42 书店担任公共空间角色时候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国内公共空间的氛围是什么样,它跟疫情前有变化吗? 1:06:34 如何理解书店扩大规模和维持独立气质 1:16:11 开书店这件事情跟创作这件事情之间有任何隐秘的联系吗? 1:29:38 媒体背景和经历给书店留下的印迹 1:26:28 海外华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如何在在非华语的环境保持对公共事务的敏锐? 1:36:29一首诗 【相关延展】 瓦尔特·本雅明(德语:Walter Bendix Schönflies Benjamin,1892年7月15日-1940年9月26日) 是出身德国的阿什肯纳兹犹太裔哲学家、文化评论家和散文家。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论文〈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和〈历史哲学论纲〉。他作为文学评论家的主要工作包括关于波德莱尔、歌德、卡夫卡、克劳斯、列斯科夫、普鲁斯特、瓦尔泽和翻译理论的文章。 Flâneur游荡者/漫游者 本雅明选择了游荡者作为这样一个时代的异己者。这些人无所事事,身份不明,迈着乌龟一样的步伐在大街上终日闲逛。他们现身于19世纪兴起的现代巴黎都城之中,但是,他们和整个现代的分工要求和市场法则相抗衡。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在巴黎的街道上:“这里既有被人群推来搡去的行人,也有要求保留一臂间隔的空间、不愿放弃悠闲绅士生活的闲逛者。让多数人去关心他们的日常事务吧!悠闲的人能沉溺于那种闲逛者的漫游,只要他本身已经无所归依。他在彻底悠闲的环境中如同在城市的喧嚣躁动中一样无所归依。” 这些游荡者在人群之中,但又和人群保持间距。他和人群格格不入——一切都不是他的归属。如果说街道上的人大多有具体的关心和目标(未来),因此是沿着一种线性(同质性和空泛的)的方式前行的话,那么这个游荡者行走在街道上,毫无目标,不知所终,不时转身,他只沉迷于闲逛和观看。此刻因此无限期地滞留——它并不包孕着一个明确的未来。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代表
More Episodes
【主播的话】 2005年,英国作家珍妮特·温特森在出版的小说《重量》中写道:“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在阅读时,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地接纳多重世界。” 这是温特森的感受,或许也是我们很多人的感受。在离散时代,书本让人看到生活的纷繁杂芜,阅读并非封锁或逃避,它本身就是一个出口,一张“属于每个普通人的世界地图”。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不合时宜·全球成长计划的伙伴们共同制作了一期“书的世界地图”的书单分享节目。 我们的社群中有来自50多个城市、20多个国家的社群伙伴。在选取的推荐中,每一部作品都会带我们探索不同地域之议题。在阅读与流动中,我们期望世界是鲜活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联、合作且彼此依存。 ...
Published 04/22/24
【主播的话】 这里是「不合时宜」女性特辑的最后一期节目。本期嘉宾是毕业于纽约大学新闻与纪录片专业的两位导演郭容非和陈思毅。 容非和思毅的影像作品都涉及对「母女」议题的探讨。容非的作品《红姐》来自于她的亲身经历,讲述一个女孩寻找自己从未见过的亲生母亲的故事;而《我们在黑夜的海上》记录了思毅的母亲治疗癌症的过程。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从纪录片创作说起,探讨了女性导演在进行创作时,对“母女关系“议题的思考——如何处理不同身份的距离、如何用创作解答生活中的困惑。最终,我们回归到自己与母亲的关系,去思考和理解在不同代际的女性身上,在新与旧之间的冲突与和解。 —— 加入我们的“全球成长计划” 在跨入第五...
Published 04/11/24
Published 0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