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傘下的星空 阿育吠陀作為一門生命的科學,已經是不證自明的共識。然而,仲玲的書寫仍強調「實證」為特色,顯然不是為了彰顯醫療上的效度,而是為了忠實呈現阿育吠陀的傳承與教導。她指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示範看見徵候時的身心觀照,書中每一篇實證故事,看似不同情境卻也緊緊叩問:「我是不是…離開我自己?!」。 我離開我自己!?本該屬於形而上的思辨範疇,如今在真實生活躍然演出。人生劇場裡的「人設」,使人偏離生命的中心,為了滿足人生階段裡的不同關係,努力扮演關係中的角色,我們擱置了心裡想講的話,選擇應該說的話,以為這樣能換來各自安好,殊不知每一次開口都是一次身心分離。 放慢下來,我們都太急著找一位名叫「當一個有用的人」,明明是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卻得先否定過往評價自身。所以,生活變得需要如此的用力,不禁讓人懷疑是為了看起來像「負重前行」?!生命其實是一齣實境秀,我們不必看起來像什麼,也不需要成為誰,只要接受全部的自己,足以完整的譜出史詩般磅礡樂章。 ...
Published 06/24/24
Published 06/24/24
《打傘》的書中有一段是這麼寫:從為自己撐傘,到成為一名替人打傘送暖的人…。 老實說,看到文字時心裡嘀咕想著,每個人有自己的不容易,為何自己走過了,就認為可以幫助人呢?即便再怎麼相似的生命處境,我們永遠做不到真正的感同身受啊! 直到翻閱作者的自序,那生命裡經歷過的創傷,我才在舉重若輕的描述裡明白,能開口說出為人撐傘,是接受過往創傷後的由衷感謝,是穿越過後的生命透徹。 當我問妳,是什麼樣的生命特質讓人撐得過去?竟是妳口中說出的:「認份」。兩年前妳介紹了《阿育吠陀實證醫學》,今天妳慈悲為人《打傘》。 同樣是談阿育吠陀的生命科學,但這一本有著更多關於療癒的歷程與故事,很顯然,你已經看見那故事編排與靈魂約定。當然,還有那愛在流動。 若要論生命的意義,總得要走的過去,才有機會明瞭。或許,如同村上春樹所說:你要記得那些大雨中為你撐傘的人,幫你擋住外來之物的人,黑暗中默默抱緊你的人,逗你笑的人,陪你徹夜聊天的人,坐車來探望你的人,陪你哭過的人 ,在醫院陪你的人,總是以你為重的人,帶著你四處遊蕩的人,會想念你的人。 ...
Published 06/17/24
定期更換濾網才能保持好空氣!「綠綠好日」由家醫科醫師專業推薦, 多種型號1:1開模製造,通過多項國際認證、SGS檢驗99%的濾淨率。 即日起至6/24,輸入折扣碼「podcast100」滿額現折100元>>https://fstry.pse.is/64bz7w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畢業照顧者 #也需要好好告別 訪問完蔡惠芳心理師後,我便一直在想,社會所高舉的「成功學」,督促著我們要把自己準備好,強調時間就是金錢。好像,生命要像線性時間一般只能前進,甚至連「不進則退」這種言論,我們竟也相信了。 然而,不進就只是不進,事實上並沒有後退,是競爭意識讓我們離開自身,幻想別人正在前進。我們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理所當然地向前走去,一旦腳步忽然地嘎然而止,還沒來得及弄清楚發生了什麼事,自我評價已然升起。 這次蔡惠芳的新作,溫柔地提醒:告別,是在放下之前,記得我們擁有過什麼。《每一個告別都珍貴》不是為你加油的雞湯文,而是讓人明白「我可以接住自己」的豁然開朗,是一本透徹的小書。 ...
Published 06/10/24
#畢業照顧者 #也需要好好告別 訪問完蔡惠芳心理師後,我便一直在想,社會所高舉的「成功學」,督促著我們要把自己準備好,強調時間就是金錢。好像,生命要像線性時間一般只能前進,甚至連「不進則退」這種言論,我們竟也相信了。 然而,不進就只是不進,事實上並沒有後退,是競爭意識讓我們離開自身,幻想別人正在前進。我們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理所當然地向前走去,一旦腳步忽然地嘎然而止,還沒來得及弄清楚發生了什麼事,自我評價已然升起。 這次蔡惠芳的新作,溫柔地提醒:告別,是在放下之前,記得我們擁有過什麼。《每一個告別都珍貴》不是為你加油的雞湯文,而是讓人明白「我可以接住自己」的豁然開朗,是一本透徹的小書。 你我都知道一段關係結束需要告別,那我們沒有談的那一場戀愛呢?對於單戀、無疾而中的曖昧,或是不夠勇敢而錯過的感情呢?即便感情順利要步入婚姻,甚至是離婚,這些熟悉的劇情,我們可曾想過需要好好的告別?惠芳用十五則生命故事告訴我們,是一次次的擁抱與放手,串起正在經歷的人生。 ...
Published 06/03/24
行政院在2019年做了一項普查,介紹,台灣佛教與道教的寺廟達12,279座,其中道教以及民間宗教宮廟就高達9,684,這裡不包括街頭巷尾為人服務,但沒有在內政部登記的那些宮廟。聽眾朋友聽到這裡覺得這個數字多嗎? 或許我換一個說法你就會有感覺。台灣登記有案的寺廟,比便利商店的總數還多,我們的生活裡已經習慣要有便利超商,但這麼多宮廟是不是也代表我們的生活,其實也很需要祂們的存在呢? 所以,我可以這樣說嗎?台灣對靈性的需求很高,才能創造出這麼多的宮廟。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台灣這塊土地的靈性很高,才能讓這麼多不同的信仰都能自由開展,不同宗教可以和平共存是一件多麼不可思議的事啊! 既然台灣是眾神之島,又是哪些人不斷投入發心蓋廟呢?今天的療癒大來賓,為大家邀請到宣德玄武宮的住持來到節目中,聽郭晉嘉從一個美編設計師轉身成為住持,為什麼從文創設計公司蓋起宮廟的故事。 《今夜 遇見小王子》在寶島聯播網 北部寶島新聲 FM98.5 中部大千電台 FM99.1 南部主人電台 FM96.9 05/25(六) 20:00(首播) 05/26(日) 21:00(重播)...
Published 05/27/24
#大人的聚會 #南園酒家 單身的你,明明已經拒絕了社交應酬,在家裡滑整夜的交友軟體,身上卻找不到足夠的賀爾蒙,讓你自信地走出家門?有伴侶的人,卻想珍惜僅剩的睪固酮,好維持骨骼密度、促進紅血球製造?! 好不容易打起精神,想要賞自己一個微醺的夜晚,不是覺得自己與環境格格不入,就是奪門而出逃離震耳欲聾的音樂。那心理的狼狽令人特別清醒,只有自己明白。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症頭了?感覺力不從心,卻又無處可逃,越來越害怕周末的來到。 這世界上有沒有一個地方?可以沒有壓力的喝著酒,可以多人也可以單人,沒有神出鬼沒的自我評價,就只是沈浸式、放鬆、智性而愉悅的夜晚。 於是,當Amos Po小孩提議辦一場《大人們的聚會》時,三個「五字頭」的男人,便開心地期待這一場「冒險」的旅程。 冒險,不是為了尋求刺激,沒有非要挑戰的目的地。冒險真正的本質,其實是創造。來一起創造這一場冒險的旅程吧!來聽聽我與王雁盟如何在人生中任性轉身的故事吧! 最後,我想告訴你。在政治領域工作十八年,這是我第一次學習如何公開「買票」:https://reurl.cc/702L9y...
Published 05/20/24
World Gym世界健身要在高雄左營開店囉! 全新獨棟千坪健身房,配備國際級重訓、有氧健身器材, 還有游泳池、三溫暖、團體課程一應俱全,豐富你的運動體驗。 早鳥優惠享入會費0元,立即登記參觀領限量好禮! https://fstry.pse.is/5yrdfm —— 以上為播客煮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母親節聊聊粉紅爸爸 其實,我不喜歡使用「單親爸爸」這個詞。好像大人結束婚姻,孩子的家庭樣態就要被指稱為缺乏。家庭難道一定要是有所謂雙親的角色,這個家庭才會充滿愛嗎?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2020年的統計,台灣家庭的組成型態可以分為:單人戶12%、夫妻家庭18%、核心家庭34%、三代同堂家庭14%祖孫家庭2%,另外還有將近9%的家庭不在這裡的所有分類當中,顯見多元的家庭型態已經是我們社會的主流。而在小學校園中新入學的孩子裡面,單親家庭的樣態超過五分之一,我們可以說他成為家庭的某種「常態」。 ...
Published 05/13/24
創造 Podcast 廣告商機,首選 Firstory「DAI 動態廣告服務」。 一筆預算便可投放至多檔節目,讓您的廣告觸及最大化,即刻來信 Firstory 投放廣告,即享受 85 折優惠。 詳情請點擊連結:https://fstry.pse.is/5zsthu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森林嬉遊曲 #兒童節獻禮 ⠀⠀⠀⠀ 「別怕!這座森林沒有青椒」 ⠀⠀ 兩年前訪問過賦格,我以為是一篇為了孩子教育,媽媽們投入創業的冒險奇遇記。沒想到如今劇情超展開,已經來到拯救世界的等級了。 放眼望去狠掃世界的「抖音」現象,孩子們正遭受到動感光波的影響,想像力受到前所未有的限制與危害,而賦格的媽媽們心裡明白:「孩子來自未來,不遠千里給予我們教導」。 ⠀⠀ 於是,她們用心良苦地進到故事裡,說服大野狼和三隻小豬,與小紅帽聯手在兒童節這一天共同獻上《森林嬉遊曲》專輯。 我似乎聽到賦格媽媽們大聲疾呼:「認為自己一個人就夠強大的傢伙,沒有強大的資格,讓我們一起拯救世界吧!」 ⠀⠀⠀⠀...
Published 05/06/24
World Gym世界健身要在高雄左營開店囉! 全新獨棟千坪健身房,配備國際級重訓、有氧健身器材, 還有游泳池、三溫暖、團體課程一應俱全,豐富你的運動體驗。 早鳥優惠享入會費0元,立即登記參觀領限量好禮! https://fstry.pse.is/5yrdfm —— 以上為播客煮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認出你的舞伴 #粉專記得按讚 根據遺傳病學的統計,平均每100人就有一人可能罹患癲癇症,這個數字是不是比你想的比例更高且更為普遍。 在醫學上癲癇是一種腦部異常放電,發作時可能會失去意識,兩眼往上吊眼、神凝視遠方,口吐白沫、手腳會僵硬抽搐,恢復如常後會感到非常疲勞。以上,是現今醫學上對於癲癇發作時的描述。 我曾經在過往節目中提到症與病的差別….所謂的「症」就是非單一原因造成,也非單一藥物或醫療就可以得到醫治。用白話說就是現今的醫學,尚未發現致病的因果關係,還沒找到「藥到病除」的明確途徑。 ...
Published 04/29/24
今夜遇見小王子,在訪問中薩滿母親口中的bobby,其實是阿光的英文名字歐! 的確,在台灣與玻利維亞的蒂瓦那科這個地方,我們已經搭起了一個能量的橋樑,真的要謝謝安地斯山祖靈的教導。 我記得我在2016年的時候,第一次望著安地斯山,我在心裡問:「我的家在哪裡呢?」 而安地斯山的祖先告訴我說:「在你現在所站立的地方,順著你的心,說出祂的意義來,這裡就是你的家」。 《今夜 遇見小王子》在寶島聯播網 北部寶島新聲 FM98.5 中部大千電台 FM99.1 南部主人電台 FM96.9 04/20(六) 20:00(首播) 04/21(日) 21:00(重播) Apple Podcast連結:https://reurl.cc/1ZVW2D Spotify Podcast連結:https://reurl.cc/anYDn7 【延伸閱讀】 大人們的聚會 05/25(六) 20:00 地點:南園酒家-400台中市中區民族路34號 領航員:阿光 vs 王雁盟 線上購票:https://reurl.cc/702L9y Powered by...
Published 04/22/24
聯合勸募.邀你一起結束弱勢無盡的等待! 等待一份熱食、一個放學後的歸處、一次身體的復健…等待已成為他們的日常,你的支持,可以幫助超過16種弱勢群體、百萬個困境獲得解決,讓他們帶著希望繼續向前: https://fstry.pse.is/5x25dz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很開心,聽眾朋友跟著阿光去旅行的二月首發團,已經順利且平安地回到台灣…這次阿光嘗試以行腳節目的概念,把節目的錄音拉到祕魯以及波利維亞來製作,打從疫情開始阿光以旅行說書的方式,為大家介紹了世界各地的景點以及帶回來的故事。 在疫情期間,許多聽眾朋友鼓勵阿光將旅行故事來集結出版,三年間我們共同完成了《出走,朝聖的最初》以及《在故事與故事之間穿越》兩本書,一本是介紹阿光去走聖雅各朝聖之路的故事,另一本在故事與故事之間穿越,則是介紹我在南美關於印加薩滿學習,所發生的故事。 ...
Published 04/15/24
#有我在 #你不是一個人 上週邀請了「你不是一個人實踐協會」的秘書長葉柏岑,帶著我們看見男同志群像之一的中老年同志,及其長期照護的相關議題。當然,我們也透過這次的訪談,一起認識「你不是一個人實踐協會」。 我在深入了解後,發現在社會安全網與個案之間,協會作了一個「秘密社群」的設定,這與其他NGO團體很不一樣,而我認為這是個重要又特殊的位置。 柏岑創造了一個安全的空間,這個空間安全到不用現實社會的價值評斷,只為了給生命正在墜落的人,提供正確的資訊與援助。 相信在聽完協會服務過的個案故事,你會跟我一樣想要了解柏岑的生命故事,他從一個陪伴照顧者的角色到專業助人者,是什麼樣人格特質,讓他面對個案可以放下評斷,只為了確保要「活下去」。 對我來說,柏岑的工作就像是希臘神話裡薛西弗斯的任務,而且必需能夠持續服務不至墜落,這「無畏施」的力量又從何而來?! 《今夜 遇見小王子》在寶島聯播網 北部寶島新聲 FM98.5 中部大千電台 FM99.1 南部主人電台 FM96.9 04/06(六) 20:00(首播) 04/07(日) 21:00(重播)...
Published 04/08/24
哈囉!這是喜劇小捲毛賀瓏 廣播圈外人終於踏入空中啦! 大來賓、大尺度、大爆料 每週日晚上八點,中廣流行網 我的訪談節目「瓏賀哩共」,歡迎聽哇共! ☆瓏賀哩共: https://fstry.pse.is/5vczw3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你不是一個人 從個人的性別認同到婚姻平權運動,用心理學的悲傷五階段來理解,沒想到情境竟如此貼切。台灣社會像是共同經歷了「否定」、「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 (EP172:那些年,我們差一點忘記了愛! https://reurl.cc/80eMoy) 最近,一個五十多歲的聽眾來信說:「同志雖然可以結婚了,但他相守多年的伴侶,多年前已經步入異性戀婚姻…」。 我常在想,「亞洲第一」的勳章,雖然標註了台灣社會的進步,但所謂的社會進步,也可能只是修正了那些我們過去不願面對的真實。 還好,總有一些人,願意前仆後繼面向社會,不厭其煩的為我們指出真相。另外有一些人,走入真實裡,溫柔的說著:「你,就是我最放不下的人」。 ...
Published 04/01/24
日前受邀去演講,不過眼前是一群我很不熟悉的領域的人,我有去保險公司、還有直銷公司演講過激勵課程,這次受邀單位是金融業,我還真的沒有演講過。   從答應受邀演講之後,時不時我會問自己,面對如此不同領域、不同生活經驗的人,我可以分享什麼?老實說,眼前這群人我很陌生,我的人生不曾有相類似的經歷。 當然,我也好奇這群人的生活樣貌。他們看起來,終日生活在數字的細節𥚃,但他們在自己工作場域的努力,可以支持一個人的夢想實現,也維繫整體社會的運轉。 這天齊聚準備受獎的人,他們除了是金融領域的職場佼佼者,更是懂得與數字能量和諧工作之人。殿堂裡有年度「績優業務員」、「百大理財專員」以及銀行的各區主管。 這次,我決定演講的內容會是甚麼呢? 我回想自己的人生裡,興奮的上台領獎,真的感覺自己很棒、很光榮是什麼時候?沒想到一推就往前推了四十個年頭,竟然是小學二年級。 ...
Published 03/25/24
#321世界森林日 2023 去年Openbook好書獎,有三位畢業於臺大森林系的作家,不約而同以台灣的動植物來進行文學創作。而疫情期間也培養出人們對植物栽種的興趣,從多肉、觀葉植物、鹿角蕨到苔球手作的興起。 事實上有好些年,從登山、戶外露營、徒步健走,已經是人們喜愛的休閒與旅行方式。這次受訪的森林系女孩帶來的森林故事,是一個推廣森林知識的科學平台。 2016年的一個發想開始,聚集了許多志同道合的人,致力於創造一個非營利性質的品牌,直到2021年成立了「森林故事ForeStory」。 如同森林系女孩說的:「靈光一閃的瘋狂想法,常常來自一個荒謬的瞬間,然後,認真的把它執行出來,是一件很酷的事。」 於是乎,在訪問過程中,我腦海中一直有個圖像,學院裡一個又一個的科普知識,像玩具總動員般的劇情,翻閱高牆從「森林系」出走,無非是「克龍族群」在方方面面復興的證明。 ...
Published 03/18/24
我喜歡《祖靈的女兒》這本書的架構編排,從父親意外溺水離世做為開端,像是暗喻女巫包惠玲從此走上找尋自己的英雄旅程,描繪對自己父親成為惡靈的害怕與擔憂,直到透過儀式剪斷父女關係上的繫帶,像是宣告:「謝謝你的守護,我有能力可以保護自己!」,從此陰陽兩界有了各自安好的位置。 而本書的撰文作者張菁芳,第一次到土坂部落,便參加了許多部落失傳的招魂儀式,儀式過程像是一場家族重塑的心理劇,是一場家族限定跨越時空的療癒工作坊。菁芳參與招魂儀式時,得到的那一份應許,是否已經認出為何是自己,來完成這本女巫傳記的書寫?! 我認為,如果今天由一位生理男性來執筆,《祖靈的女兒》一定不是長這樣。這一集的療癒大來賓,持續邀請張菁芳來節目中,我們談論「五年祭」裡女巫男觋的分工,書裡描繪的三代女性的感情故事,以及在面對生命困境時真正的力量傳承。 《今夜 遇見小王子》在寶島聯播網 北部寶島新聲 FM98.5 中部大千電台 FM99.1 南部主人電台 FM96.9 03/09(六) 20:00(首播) 03/10(日) 21:00(重播) Apple...
Published 03/11/24
#祖靈的女兒 近年來,台灣原住民歷經正名運動,族群是越來越多,現在已分出十六個不同族群。根據行政院提供的數字來看,原住民58萬人口卻有近五成居住在都市。 這樣的統計數字呈現十六族群中,能夠保有傳統文化於部落實屬不易。然而,在台東達仁鄉土坂村卻是一個維持信仰祭儀的排灣族部落,一直實踐傳統頭目家臣制度。 去年十月圓滿舉辦「五年祭」,這是排灣族最盛大隆重的祭典,整個祭儀最重要的關鍵性人物,便是負責主持的排灣族巫師,換句話說,巫師作為祭儀文化的載體,五年祭能夠被完整地保留下來,意味著土坂部落的巫師傳承與教導,仍就代代相傳。 《祖靈的女兒》這本書紀錄土坂部落女巫包惠玲的成巫之路,以傳記類型的方式書寫,有別於一般科普知識的文化紀錄。一方面要歸功於這本書的口述作者包惠玲,透過一個一個自我揭露的人生故事,爬梳出祭儀文化守護者的生命特質。 另一個負責撰文的作者張菁芳,過往的媒體工作經驗,有著對新聞的觀察敏銳度,報導祭儀文化中的群我關係;而心理治療師的專業訓練,更是帶領我們看見儀式進行時的家族治療。 ...
Published 03/04/24
宅點心即將迎來一週年囉! 感謝大家的陪伴與支持,陪伴宅點心茁壯成長。 2/26至3/31專區購物滿1500元享50元折扣,滿2000元更有200元折扣! 加碼限量50組優惠組合包 : 原價2499元,特價2400元,可以再享200元優惠喔! https://fstry.pse.is/5mumwn —— 以上為播客煮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尼采在《善與惡的彼岸》書中寫下這樣一句名言:「永遠不停止問『什麼是德意志?』,因為這個問題,正是德國人的特徵。」;換句話說,若不是對德國這國家的文化有深入了解,是不會貿然使用「德意志」這三個字。 日前閱讀《德意志經典》這本書時,驚艷於作者使用了「日耳曼部族」,展開「德意志」概念形成之前的歷史,以介紹青銅器時期拉開序幕,避開傳統上歐洲歷史中心主義。以日耳曼部族為主體,敘述與羅馬帝國以及基督教文明之間的互動。 ...
Published 02/26/24
#開學了! #願你我都被這個世界愛著 青少年喜愛的日本動漫《鬼滅之刃》,每一集的鬼怪角色雖然不同,但劇情架構大致上都在述說,人們經歷了某個特別事件,在生命陷落的當下,關起心扉不再與人連結,心裡過不去的坎,擴大成一種執念的生命樣態。 劇中主角炭治郎華麗的刀法,像是剝洋蔥似的,鬼怪們一點一滴撿拾靈魂碎片,漸漸想起身為人的記憶。鬼滅之刃帶領我們看見,劇中鬼怪「不瘋魔、不成活」的路徑,如同修復式正義的目的,是要當事人與關係人都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如果人們口中所謂的加害者,心理壓根都不明白自己做錯事,那我們主張的正義,告別的只是戲裡的假霸王,嘴裡還嚷嚷:「…在這凡人堆裡,咱們可怎麼活呦!」 身為人,有著根本上的限制,有許多事情再怎麼努力也做不到,而其中有一件就是:我們永遠無法真的「感同身受」,尤其當我們面對的是被害人及其家屬。 同樣的,我們也無法去評斷他人為何這麼做,就如同我們不知道所謂的加害者,他的人生經歷過什麼?或許,真如霸王別姬戲裡的那一句話:「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
Published 02/19/24
年後健康計畫《一家人益生菌》 ▶獨家YMB520專利益生菌 100%定殖率 好菌精準到位! ✔調整體質 ✔幫助順暢 ✔維持菌相平衡 世界金獎肯定🏆 全家人健康首選! 官網限定優惠中 👉https://fstry.pse.is/5mumau —— 以上為 FMTaiwan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有38婦女節,那有男人的節日嗎?國際男人節(英文:International Men's Day,簡稱IMD)是國際上每年舉行的慶祝男性作出的貢獻的紀念日,通常設立在11月19日。該活動由美國一位男性研究中心的學者托馬斯·奧斯特於1992年2月7日創辦。   除了關注男性身心健康外,也彰顯男性對這世界貢獻的慶祝,但是為何沒有成為國際性共同節日呢?只有部分大約二十多個國家響應,當然一方面普遍認為男性作為性別架構下的既得利益者…另一方面是男性的共同經驗是甚麼???是不是共同經驗也就是所謂的既得利益,那還要慶祝嗎?男人其實好辛苦… ...
Published 02/05/24
#師者 #不誠無物 ​ 翻閱這本書之前,本以為我會看到的內容,會是所謂作為一個優秀老師的教育心得。然而,我發現如玲老師的自序裡,第一個喊話的對象竟然是老師,序言寫著:「親愛的師者們,我們沒有這麼容易受傷。因為,當我們選擇成為一個師者,就內建了修復APP…」。 ​ 書中提到作為一個師者,應該回到生命原本的那一份熱情,而不是去執行一個角色任務。我非常驚豔於她的看見,只是,是什麼原因會讓師者感到受傷呢?又是什麼讓一個師者會失去熱情呢? ​ 專訪錄音的同時,新北的國中割喉案正引起輿論與社會關注,我問:「你怎麼看校園的霸凌事件?這事情的本質是甚麼?」 ​ 如玲老師說出教學生涯中,曾經被學生出手的真實案例,描述整個事情發生的經過。誠如她的新書《因為教你,我認出我》,當她看見自己當下的驚恐,選擇向學生說出被攻擊時的感受。因為,她明白她身處的是第一線的教育現場,除了事件的主角之外,還有其他學生也在現場,他們也在看這件事情會如何落幕。 ​...
Published 01/29/24
你知道學校「義務教育」的起源嗎? ​ 最早西方是新教領袖馬丁・路德,為了對抗天主教教會的權威,提出義務教育的想法,而最早實行的國家是「普魯士」,也就是現今的德國。 ​ 而影響東亞地區的儒學,雖然在其經典𥚃可見仁愛、倫常等思想,但不可否認儒學被高舉與輔佐帝王之術有關,加上後來的科舉制度,更是讓學習儒家思想成為晉升士大夫的路徑,直到孫文先生才開啟義務教育的新頁。 ​ 簡單順了東西方義務教育的演變,是要指出「校園」作為學習的場域,過去曾經為誰服務?這是一個辨識權威的過程,同時也試著釐清教學中的角色定位與界限。大家可以想想校園為何會有「司令台」?運動場為何稱為「操場」? ​ 410教改已經三十年了,那一件「為下一代而走」的T恤,衣服上畫著一個大人牽著一個孩子,而孩子手上的線牽引著一顆代表未來理想的氣球。我依然記得那蠟筆的筆觸,凸顯童趣也指出教育的主體。當時走上街頭的年輕朋友,現在真的有下一代了,如今的校園裡有著什麼樣的學習圖像呢? ​...
Published 01/22/24
升級TOTO潔淨生活,優惠倒數中! 除菌+除臭雙享受!WASHLET除菌機種現在換新最高優惠$3,000,有效除菌99%,就座自動除臭,立即升級如廁生活: #克龍族系列 #大人的植物學 ​ 我認為胖胖樹是一位生命的魔法師,他不但透過五感體驗來策展,也運用對佛教第六根的認識,來對應六識中的意識正覺。 ​ 還記得,之前訪問胖胖樹的時候,我問他都是用什麼方式與植物們相遇,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臭豆的故事,是關於使用嗅覺來認識祂們。 ​ 而就在去年十月,胖胖樹策劃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體驗式展覽,規劃「生活中看不見的雨林之旅」、「懷舊的拉美植物之旅」、「佛系的印度植物之旅」、「舌尖的東協植物之旅」,透過熟悉的生活日常連結熱帶雨林植物…。 ​ 從房仲業出走諧槓出書、進而體驗式策展走到現在,都圍繞在胖胖樹有一個夢,而現在正式邀請大家一起來「孵夢」,在意識層面共同催生一座熱帶雨林,降臨來到台灣這塊土地。 ​ 這一集節目中,胖胖樹為我們帶來與植物的相遇裡,最特別的互動經驗,以及他們之間對話的精彩故事。而節目播出的同時,傳來了已經購地的好消息。 ​...
Published 01/08/24
#胖胖樹 #陪我們跨年 ​ 還記得第一次訪問胖胖樹王瑞閔,我問的第一個問題:「你現在做著喜歡且得心應手的事情,這是天賦還是天命?」(可以收聽EP72:一個眼中只有植物的男人 https://reurl.cc/N4XEKx ) ​ 或許,從我們的視角看去,那個階段的他,是一個眼中只有植物的男人,而他在節目上說:「有一種引力帶著他去發現植物,像是植物的邀請,也像是一種召喚。」 ​ 繼《遺忘的拉美》一書後,這次他帶來了《利未亞的禮物》這本新書,也是他的第五胎。一直以來,他的書是重質又重量,曾獲得金鼎獎、Openbook好書獎等獎項。然而,這些物質世界成就是必然的,因為熱情,不僅僅能滿足職業或生活所需,熱情更能帶我們走向生命的高峰,走過人生的低谷…。 ​ 每一次,我閱讀胖胖樹的書,都可以在文字間閱讀到他書寫時的心情,還記得遺忘的拉美筆觸很童趣,跟《悉達多花園》書寫風格很不一樣,那這次的閱讀經驗又會是什麼呢? ...
Published 0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