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女人可以不杀死丈夫吗?从《致命女人》说起
Listen now
Description
《致命女人》(Why Women Kill)美国开花中国香,第一季烂番茄新鲜度只有65%,却屡屡登上微博热搜且豆瓣评分高达9.3。在影视或文学作品中,当dead woman一旦变成deadly woman,气氛便有些微妙了。杀夫之事历史久远,从古希腊的克吕泰涅斯特拉到中国的潘金莲,从《刘氏女》到池莉的《云破处》——相较之下,2019年《致命女人》中的杀夫却显得那么安全和保守。沿着杀夫议题展开去,好莱坞经典《芝加哥》所展现的司法、道德和性别议题都更复杂也更立体,亦折射了大众与媒体对女性杀人犯的凝视与迷恋。杀人是困境之中女性的唯一解脱方式吗?女性真的可以通过杀人获得解放吗?在父权制婚姻的结构之中,女性是否有可能从个体的抗争走向群体的联结?当我们说到女性与女性之间的同盟,我们指的既是身体与生命经验的分享与理解,亦是在共享过程中对各自经历、身份、情感的确认和联结。即便抛开性别因素,人与人之间的同盟也永远应该且值得存在。 友情提示:本期内容包含暴力元素,建议功放收听,睡前时段请谨慎。 【主持】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Zzzzzhiqi) 黄月(媒体人,界面文化资深编辑) [03:45] Beth Ann解放的可能被强行赋予她的杀夫合法性消解掉了 [10:26] Karl和Simone之间的深情和相互理解是动人的 [17:30] Simone段的“爱与和平”掩盖了很多对于严肃议题的深入探讨 [21:59] 开放婚姻是后资本主义时代爱无能的最后遮羞布 [26:38]《致命女人》的“爽”点在于道德秩序的归位 [31:07]《芝加哥》的落脚点并非正义的降临,而是对正义的嘲讽和解构 [35:17] 为何大众传媒对女杀手情有独钟? [40:55] 黄月姐分享美国一杀夫女作家的《谋杀丈夫指南》 [44:35] 适野分享童年阴影级别杀夫故事——《刘氏女》 [52:45] 池莉的《云破处》和李昂的《杀夫》对读 [1:07:23] 女性达成同盟的基础是共享的生命经验,不能联结是因为父权制婚姻 [1:10:19] 在个体层面结成同盟是可能的 [结尾温情反思环节] 微观层面的“同盟”尝试:我们为什么做播客? 本期中提到的书籍 《云破处》池莉 著 《杀夫》李昂 著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迟子建 著 《我是个妈妈,我需要一个珀金包》[美]薇妮斯蒂·马丁 著 《幸存者:一位乡村医生的故事》[英]约翰·伯格 著 本期中提到的影视作品 《致命女人》 《芝加哥》 《末路狂花》 《雌雄大盗》 本期使用的音乐 片头:“L O V E”,by Nat King Cole, from The Parent Trap (O.S.T) 片尾:“Sisterhood“,by Langhorne Slim, from When The Sun’s Gone Down.
More Episodes
北京时间2月10日,第92届奥斯卡颁奖礼落下帷幕,其中韩国导演奉俊昊执导的《寄生虫》一举斩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国际影片和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成为有史以来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奖的非英语片。《寄生虫》在奥斯卡颁奖礼上的所向披靡意味着什么?《寄生虫》的获奖让奥斯卡更加国际化了吗?它是一种好莱坞模式的延续还是另辟蹊径后的凯旋?外语片的获奖指向的是好莱坞原创能力的衰退吗?美国观众对外语片的低接受度是否代表着一种语言霸权?流媒体的崛起是否意味着电影业的衰落?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再次邀请到老朋友雅琴和我们一起回顾2020年奥斯卡颁奖礼。 除了雅琴在节目中与我们分享的这些引人深思的看法,她没有说...
Published 02/26/20
Published 02/26/20
欢迎收听新一期短节目剩余榨值。在这期节目中,我们将继续和罗新老师的聊天。我们依次分享了在疫情期间阅读的书目,其中有从宏大叙事角度论述瘟疫作为一种矫正社会不公力量的《瘟疫与人》,有作家沈大成在新书《小行星掉在下午》中创作的传染病主题的小说,有匈牙利裔美国记者卡蒂·马顿通过秘密警察档案回顾家庭史的《布达佩斯往事》,有余英时先生2018年出版的回忆录,有福柯关于生命政治和阿甘本关于难民的论述,也有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举重若轻描述波兰二十世纪动荡历史的《太古和其他的时间》。在巨大的镇痛和震惊面前,我们逐渐发现,我们不再是从阅读中理解和想象他人的生活或者是其他的制度,我们所阅读的所思考的所做的一切都...
Published 02/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