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本期节目分为上下两期,邀请了哥大TESOL-英语文学教育硕士毕业生孙黛琳,分享她对教育中边缘化、种族主义、去殖民化及公民写作等议题的思考。 【嘉宾介绍】孙黛琳,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TESOL-英语文学教育双专业。她曾就职于一家美国教育类非盈利组织,担任升学指导。研究生期间,她在不同类型的纽约公立学校实习,并在一家教育类非盈利组织做写作指导。孙黛琳目前管理着一个聚焦于教育创新的读书会。下学期她将入职于北京一家致力于“把国际课程本土化”的学校。小红书:在教书的酸菜鱼 【内容时间轴】 00:45 为什么会在写作课上布置比较“敏感”的写作话题 02:21 “作为个体,我们既有可能受到种族主义的负面影响,也有可能成为帮助强化种族主义的人” 09:35 教育体系中对“思辨能力”的培养迷思 11:17 “找到你自己的声音“ 17:28 落到笔头vs.嘴上说说:文字是有力量的武器 20:11 什么是“被边缘化” 21:27 推荐的书:阿迪契《美国佬》 24:28 亚洲性vs.国际性 【提到的书籍】 《美国佬》by阿迪契
Published 07/14/23
Published 07/14/23
本期节目分为上下两期,邀请了哥大TESOL-英语文学教育硕士毕业生孙黛琳,分享她对教育中边缘化、种族主义、去殖民化及公民写作等议题的思考。 【嘉宾介绍】 孙黛琳,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TESOL-英语文学教育双专业。她曾就职于一家美国教育类非盈利组织,担任升学指导。研究生期间,她在不同类型的纽约公立学校实习,并在一家教育类非盈利组织做写作指导。孙黛琳目前管理着一个聚焦于教育创新的读书会。下学期她将入职于北京一家致力于“把国际课程本土化”的学校。小红书:在教书的酸菜鱼 【内容时间轴】 00:19 Siyao的生活近况 01:26小学三年级的梦想是“改变中国教育” 03:36在藏区支教的经历 12:56 意识到学校里学到的教育知识太“空中楼阁” 16:08 勇于指出美国人的“狭隘” 19:51 “educating the mind without educating the heart is no education at all” 20:29 最感染心灵的一节课 22:26 “美国教育界过于关注种族议题”吗? 33:39 在新移民过渡高中教英语的神奇经历 41:02...
Published 07/14/23
本期节目Siyao邀请了两位哈佛校友——中学教学主任Lisa和国际教育创业者小萨,一起聊了聊青少年阅读教育,还顺便回忆了自己的童年阅读时光。 【对话内容一览】 1:15 嘉宾的学业与职业经历 3:42 哈佛的青少年文学课 7:01 到底什么是“名著”? 10:09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名著”:阿加莎、海底两万里与居里夫人传 13:40给青少年选/荐书需要注意什么? 21:12小时候喜欢的书:一些突然闪现的童年回忆 26:26长大后喜欢的书:功能书vs小说 33:15给小时候的自己列个书单 36:44读书是一场全感官的完整体验 40:53最理想的阅读教育场景 44:21推荐的青少年书单 45:04推荐的教师发展资源 【嘉宾介绍】 Lisa,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School Leadership方向,在中学从事课程设计、教育创新相关工作。 小萨Sal,出生和成长于中国福建,求学于捷克布拉格和美国波士顿,工作于北京和上海,国际教育行业创业 6 年,专注国际学术竞赛和项目制学习 (PBL)...
Published 08/04/22
借着518国际博物馆日的契机,身处上海的Siyao邀请了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艺术与艺术教育专业硕士的郁青和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读博物馆画廊教育硕士的Mei,一起聊了聊博物馆教育。我们从如何走上了博物馆教育的专业道路,聊到了对博物馆教育在中、美、英三国的观察,还围绕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进行了讨论。 【内容预览】 0:17 本期节目的缘起 2:15 郁青的学业与职业经历 3:03 Mei的学业与职业经历 5:12 与博物馆教育结缘的契机 8:21 美国博物馆中的成人教育和导览项目 11:26 在Noguchi Museum里听导览和写诗14:26 博物馆教育中的Information(信息)vs. Interpretation(阐释) 15:46 博物馆观众的不同分类及灵活应用 19:31 博物馆年轻人教育和夜场活动 24:43 凌晨在Tate...
Published 06/07/22
本期节目邀请了双语学校心理教师和小学学生事务副主任——张恬雨,分享为小学生、初中生在学校里开设性与性别教育课程的经历与心得,讨论话题包括:社会性别、性别认知与性倾向、性骚扰应对、网络性安全,家庭性教育等。 【嘉宾介绍】 张恬雨,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双语特殊教育专业。在云南少数民族小学长期支教做过班主任,也在纽约中英双语公立小学做过特殊教育老师。现于深圳双语学校做心理老师和小学学生事务副主任,负责学生支持与行为管理工作。关注性教育与性别教育、融合教育及家庭教育等议题,认为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先“看见”才有可能去理解,进而对话和沟通;也相信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的发展,做一名教育者的过程也是自我探索的过程。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多元、包容、支持性的校园文化的倡导者。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本期内容】 3:08 恬雨的学业和职业经历 6:37 与性/性别教育结缘的契机 8:36 第一次给7-9年级学生设计的性教育课程 13:09 性教育vs性别教育 15:27 什么时候开始性/性别教育比较好? 17:35 性别和颜色的刻板印象 20:09 如何...
Published 04/30/22
本期节目邀请了儿童出版工作者、绘本书评人和童书译者王又翎 Weileen,分享“绘本作为一种教育方式”的方方面面,包括:什么是绘本教育,如何衡量一本好绘本,如何与儿童共读绘本,绘本如何与现实世界连接、触及艰难议题、打破刻板印象等。 【嘉宾介绍】 王又翎 Weileen,1996年出生于台北石牌,成长于郑州,现居北京。美国范德堡大学儿童发展学士,哈佛大学艺术与教育硕士。身兼美国《号角图书》杂志书评人、童书译者、教育工作者、儿童出版工作者以及绘者等多重身份。是一个做过的事不少,想做的事还有很多的人。个人公众号:王又翎 Weileen。 【本期内容一览】 ‣什么是绘本教育? ‣绘本是一扇窗,也是一面镜子 ‣与绘本教育结缘的契机 ‣如何通过绘本和孩子讨论艰难的话题 ‣0-6岁是亲子共读的最佳阶段 ‣一本绘本包括哪些部分? ‣“绘本就像儿童玩具” ‣绘本的每个部分分别承担了怎样的功能? ‣纸板书vs.乐高 ‣“the whole book...
Published 03/20/22
本期节目邀请了纽约大学临床心理咨询专业在读的硕士研究生阿诗,分享她近期的人生探索历程:从上网课,到在向老年人收集童谣的公共音乐项目“寻谣计划”上海站工作的经历,再到作为一名即兴戏剧演员的心得。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寻谣还是戏剧,心理咨询还是艺术教育,本质上都关乎人与人之间真诚关联的建立。 嘉宾介绍 阿诗,正在成为生活现场的喜剧演员。热爱写作,舞蹈,抬头看树。现在纽约大学攻读心理咨询硕士项目。个人公众号:生春走青。 本期对话内容 ‣从日语到政经哲再到心理咨询 ‣“网课大学”的好与坏 ‣疫情对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挑战 ‣什么是寻谣计划? ‣找老人收集童谣的小窍门儿 ‣克服社恐属性,快速和陌生人建立连接 ‣“行动改变观点”‣更好的方式是首先关心她/他作为“人”的状态 ‣引导老人打开记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每一位老人的声音都值得被听见 ‣缺失的“老年人教育” ‣老年人经历了那么多的事儿,却并没有足够的表达机会 ‣公共艺术项目的可持续性:项目结束,然后呢? ‣什么是即兴戏剧?‣学习即兴戏剧都学些什么? ‣Yes,...
Published 01/16/22
本期节目邀请了上海纽约大学的袁雁悦教授,聊聊她在人类学、博物馆教育、和设计思维这些跨学科、跨文化领域的探索、研究和实践。她也分享了从硕士博士求学到毕业后进行丰富职业探索、再到成为一名大学老师的经历和思考。 【嘉宾介绍】 袁雁悦,现任上海纽约大学文理学部互动媒体艺术与商学助理教授,在创造力与创意项目(Program on Creativity+Innovation)中设计并执行多项创新教学及研究项目。获剑桥大学教育学博士、牛津大学人类学硕士,多年来从事创新教育、项目式教学、教育研究、跨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上海科技大学创业管理学院特聘兼职教授、上海博物馆Smart...
Published 12/17/21
本期节目邀请了知名艺术播客栏目「艺术叨叨」的两位主播——Lanyi 和...
Published 11/19/21
本期节目邀请了知名艺术播客栏目「艺术叨叨」的两位主播——Lanyi 和...
Published 11/19/21
在本期节目中,我邀请了深圳某国际学校一线幼师、哈佛教育学院中国农村学前研究实验室研究助理——屠欣。我们一起聊了聊她这些年的成长经历和职业选择,以及这些的选择背后的思考,她也通过了几个有趣的课堂案例,探讨了我们理想中的幼儿教育。 【嘉宾介绍】 屠欣, 深圳某国际学校一线幼师,哈佛教育学院中国农村学前研究实验室(Collaborative for Early Rural Education in...
Published 10/07/21
在本期节目中,我邀请了深圳某国际学校一线幼师、哈佛教育学院中国农村学前研究实验室研究助理——屠欣。我们一起聊了聊她这些年的成长经历和职业选择,以及这些的选择背后的思考,她也通过了几个有趣的课堂案例,探讨了我们理想中的幼儿教育。 【嘉宾介绍】 屠欣, 深圳某国际学校一线幼师,哈佛教育学院中国农村学前研究实验室(Collaborative for Early Rural Education in...
Published 10/07/21
在本期节目中,我邀请了生活工作于拉萨的藏族策展人、教育者——格桑央拉,聊聊她如何以展览作为公共教育的形式,通过策展、艺术节及自媒体平台,降低艺术在大众心中的门槛,向世界展示一个兼容并包、古老又年轻的西藏文化艺术形象。 【嘉宾介绍】 格桑央拉,生活工作在拉萨的策展人,“甜茶馆”艺术节发起者、总策划,“拉萨艺术盒子LAB”创始人。西藏大学藏族美术史博士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管理专业硕士,北京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士。 微信公众号:山美龙石 微博:高反台 微博/微信公众号:甜茶馆艺术节 【对谈要点】 ‣为什么决定从事西藏文化艺术相关的工作? ‣哥大艺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 ‣在纽约Rubin美术馆的策展实习经历 ‣佛教艺术如何与没有背景知识的普通观众产生关联? ‣在外求学多年,为什么选择回到西藏? ‣“一个人选择回到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对自己的身份文化认同是怎样的:insider vs....
Published 09/01/21
在本期节目中,我邀请了生活工作于拉萨的藏族策展人、教育者——格桑央拉,聊聊她如何以展览作为公共教育的形式,通过策展、艺术节及自媒体平台,降低艺术在大众心中的门槛,向世界展示一个兼容并包、古老又年轻的西藏文化艺术形象。 【嘉宾介绍】 格桑央拉,生活工作在拉萨的策展人,“甜茶馆”艺术节发起者、总策划,“拉萨艺术盒子LAB”创始人。西藏大学藏族美术史博士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管理专业硕士,北京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士。 微信公众号:山美龙石 微博:高反台 微博/微信公众号:甜茶馆艺术节 【对谈要点】 ‣为什么决定从事西藏文化艺术相关的工作? ‣哥大艺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 ‣在纽约Rubin美术馆的策展实习经历 ‣佛教艺术如何与没有背景知识的普通观众产生关联? ‣在外求学多年,为什么选择回到西藏? ‣“一个人选择回到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对自己的身份文化认同是怎样的:insider vs....
Published 09/01/21
在本期节目中,我邀请了家庭教育组织UNSCHOOL联合创始伙伴、探月学院创校生涯升学中心负责人——思宇Nancy,聊聊她如何用共学、共创的方式,引导高中生、家长与职场人们发展自我认知,找到内在向心力,摆脱内卷的焦虑。 【嘉宾介绍】 思宇Nancy,家庭教育组织UNSCHOOL联合创始伙伴,教练型青少年生涯发展&父母成长导师,共创教练学习与实践者,2021年哈佛中国教育论坛“自我认知”分论坛主讲嘉宾,探月学院创校生涯与升学中心负责人,清华大学 x-Lab 未来教育创新挑战营导师,美国大学招生咨询委员会 (NACAC) 成员,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教育发展学硕士。多次受邀在中美商会、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外滩教育等机构和平台分享关于“中国学生海外求学与全球公民素养发展”的观察洞见。 【对谈要点】 ‣什么是人生教练? ‣如何衡量人生教练的成果? ‣与其说是“看”到,不如说是“感受”到 ‣教练辅助青少年生涯发展与职场人职业转型的案例 ‣“这种开心的、充满能量的、有生命力的状态是她已经失去很久的了” ‣对“人”不对“事”:being vs....
Published 08/06/21
在本期节目中,我邀请了家庭教育组织UNSCHOOL联合创始伙伴、探月学院创校生涯升学中心负责人——思宇Nancy,聊聊她如何用共学、共创的方式,引导高中生、家长与职场人们发展自我认知,找到内在向心力,摆脱内卷的焦虑。 【嘉宾介绍】 思宇Nancy,家庭教育组织UNSCHOOL联合创始伙伴,教练型青少年生涯发展&父母成长导师,共创教练学习与实践者,2021年哈佛中国教育论坛“自我认知”分论坛主讲嘉宾,探月学院创校生涯与升学中心负责人,清华大学 x-Lab 未来教育创新挑战营导师,美国大学招生咨询委员会 (NACAC) 成员,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教育发展学硕士。多次受邀在中美商会、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外滩教育等机构和平台分享关于“中国学生海外求学与全球公民素养发展”的观察洞见。 【对谈要点】 ‣什么是人生教练? ‣如何衡量人生教练的成果? ‣与其说是“看”到,不如说是“感受”到 ‣教练辅助青少年生涯发展与职场人职业转型的案例 ‣“这种开心的、充满能量的、有生命力的状态是她已经失去很久的了” ‣对“人”不对“事”:being vs....
Published 08/06/21
在本期节目中,我邀请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在读博士——陈若浩...
Published 07/16/21
在本期节目中,我邀请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在读博士——陈若浩...
Published 07/16/21
在本期节目中,我邀请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在读博士——陈若浩...
Published 07/16/21
在本期节目中,我邀请了巴厘岛Empathy School的创始人——雅婷,分享她在巴厘岛创建一所“在稻田中野蛮生长”的自然学校的经历与心得,以及她对“非主流创新学校的学生如何与未来社会接轨”的想法。 【嘉宾介绍】 雅婷,EMPATHY SCHOOL BALI...
Published 06/22/21
在本期节目中,我邀请了巴厘岛Empathy School的创始人——雅婷,分享她在巴厘岛创建一所“在稻田中野蛮生长”的自然学校的经历与心得,以及她对“非主流创新学校的学生如何与未来社会接轨”的想法。 【嘉宾介绍】 雅婷,EMPATHY SCHOOL BALI...
Published 06/22/21
在本期节目中,我邀请了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天津分校)音乐英语及公共教育讲师——Anita Lee,聊聊她在全世界做音乐教育的经历与心得。 【嘉宾介绍】 Anita Lee, 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天津分校)音乐英语及公共教育讲师。哈佛大学艺术教育硕士,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小提琴演奏硕士,及音乐、语言学、教育双学士。拥有国际文凭(IB)与加拿大公私立英语及音乐教师资格,拥有在加拿大、日本、中国等多所国际学校的多年教学及辅导经验。她曾于尼泊尔及日本震灾地区,为当地儿童提供音乐教育课程。哈佛求学期间,Anita加入马友友丝路计划课程设计团队,同时也是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孵化计划中的一员。Anita多次作为小提琴手,参与北美、欧洲及亚洲乐团演出,并于2021年获选为全球音乐界领袖60名成员之一。 【本期对话内容一览】 ‣为什么要念第二个硕士? ‣在尼泊尔和日本地震灾区做志工音乐老师‣教育影响人的“同心圆”模式 ‣创立“Music Go...
Published 06/05/21
在本期节目中,我邀请了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天津分校)音乐英语及公共教育讲师——Anita Lee,聊聊她在全世界做音乐教育的经历与心得。 【嘉宾介绍】 Anita Lee, 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天津分校)音乐英语及公共教育讲师。哈佛大学艺术教育硕士,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小提琴演奏硕士,及音乐、语言学、教育双学士。拥有国际文凭(IB)与加拿大公私立英语及音乐教师资格,拥有在加拿大、日本、中国等多所国际学校的多年教学及辅导经验。她曾于尼泊尔及日本震灾地区,为当地儿童提供音乐教育课程。哈佛求学期间,Anita加入马友友丝路计划课程设计团队,同时也是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孵化计划中的一员。Anita多次作为小提琴手,参与北美、欧洲及亚洲乐团演出,并于2021年获选为全球音乐界领袖60名成员之一。 【本期对话内容一览】 ‣为什么要念第二个硕士? ‣在尼泊尔和日本地震灾区做志工音乐老师‣教育影响人的“同心圆”模式 ‣创立“Music Go...
Published 06/05/21
在本期节目中,我邀请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官方志愿导览员与课程设计师——让琼玮,聊聊自然历史博物馆中的教育趣事,以及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 【嘉宾介绍】 让琼玮,纽约曼哈顿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国际学校IB-PYP全科老师和蒙特梭利教学主任,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官方中英志愿导览员与课程设计师。让琼玮于201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教育发展系硕士学位,并持有美国蒙特梭利协会(American Montessori Society)2.5~6岁的蒙特梭利教师资格证。 【本期内容一览】 ‣在哥大教育学院的“博物馆教育课”学了什么? ‣曼哈顿儿童博物馆(Children's Museum of...
Published 05/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