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提要]从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末,雷蒙阿隆有一个漫长的学习与思考期,他曾去德国生活工作过几年,德国哲学给他相当深的影响。三十年代又正是德国纳粹主义崛起的时代,法国也社会动荡不断,左右两派激烈斗争,左翼联盟“人民阵线”曾一度掌权,推行改良主义的社会政策。雷蒙阿隆就在这个背景中开始了他的学习与思考。 ...
Published 12/25/18
[提要]从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末,雷蒙阿隆有一个漫长的学习与思考期,他曾去德国生活工作过几年,德国哲学给他相当深的影响。三十年代又正是德国纳粹主义崛起的时代,法国也社会动荡不断,左右两派激烈斗争,左翼联盟“人民阵线”曾一度掌权,推行改良主义的社会政策。雷蒙阿隆就在这个背景中开始了他的学习与思考。
Published 12/24/18
[提要] 一次大战结束之后,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它给许多不满资本主义、一心追求人类自由与和平的知识分子带来希望。那时可以说对共产主义的追求在法国知识分子中激起一股不小的浪潮,人们对苏联这个国家既好奇又向往,法国知识界中对苏联共产体制抱有好感的人不在少数。 ...
Published 12/18/18
[提要] 一次大战结束之后,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它给许多不满资本主义、一心追求人类自由与和平的知识分子带来希望。那时可以说对共产主义的追求在法国知识分子中激起一股不小的浪潮,人们对苏联这个国家既好奇又向往,法国知识界中对苏联共产体制抱有好感的人不在少数。
Published 12/17/18
[提要] 在二十世纪的法国思想家中, 雷蒙·阿隆(Raymond Aron,1905年3月14日-1983年10月17日)是相当特殊的一位人物。他是学术精英圈子的一员,在这个圈子里却又显得像个局外人。他是典型的法国知识分子,又和德国近当代哲学社会学声气相通。他重新发现托克维尔思想的重要性,举起自由主义的旗帜,反抗二次大战前后泛滥于法国知识界的左倾思潮。他继承法国知识分子介入社会问题的传统,是一位堪称典范的公共知识分子。 问: 雷蒙·阿隆在战后的法国思想界地位相当重要,有人把他比作二十世纪的托克维尔,是不是有点夸张? 答:这要看从什么意义上说。我看可以这样对比。托克维尔预言了民主社会的到来,他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考察是开创性的,而阿隆则是在民主制度已经在西方国家普遍建立起来,却受到来自纳粹和苏联红色帝国致命威胁的时刻,挺身出来,捍卫民主制度的人。托克维尔是筚路蓝缕,阿隆则是砥砺支撑。所以就他们两人对自由主义的贡献而言,确实有一定的可比性。对于 雷蒙·阿隆在法国思想界的地位,我想引一位专门研究欧洲战后史的大家朱尼·托特的话来说明。这段话稍长,但相当中肯全面。他说:“1983年...
Published 12/11/18
[提要] 在二十世纪的法国思想家中, 雷蒙·阿隆(Raymond Aron,1905年3月14日-1983年10月17日)是相当特殊的一位人物。他是学术精英圈子的一员,在这个圈子里却又显得像个局外人。他是典型的法国知识分子,又和德国近当代哲学社会学声气相通。他重新发现托克维尔思想的重要性,举起自由主义的旗帜,反抗二次大战前后泛滥于法国知识界的左倾思潮。他继承法国知识分子介入社会问题的传统,是一位堪称典范的公共知识分子。
Published 12/10/18
[提要] 柏格森认为,真正的自我意识不是静止不变的,也不能被看作是一个个思绪的片段。它总是现在包含着过去,并趋向未来,而未来又可能返回过去的根源,所以它是分分秒秒在变异着,生成着,这就是绵延的实质。正是这个绵延使世界从内到外都活跃起来。这也就是生命的本质。 ...
Published 12/03/18
[提要] 柏格森认为,真正的自我意识不是静止不变的,也不能被看作是一个个思绪的片段。它总是现在包含着过去,并趋向未来,而未来又可能返回过去的根源,所以它是分分秒秒在变异着,生成着,这就是绵延的实质。正是这个绵延使世界从内到外都活跃起来。这也就是生命的本质。
Published 12/02/18
[提要] 说起时间,每个人似乎都知道是什么,但我们真的明白什么是时间吗?柏格森从质疑古典哲学中的时间观念开始,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对时间的解释。他的时间理论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Published 11/28/18
[提要] 说起时间,每个人似乎都知道是什么,但我们真的明白什么是时间吗?柏格森从质疑古典哲学中的时间观念开始,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对时间的解释。他的时间理论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Published 11/27/18
[提要] 二十世纪初,法国最重要的哲学家是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 né le 18 octobre 1859 à Paris, mort le 4 janvier 1941 à Paris)。他对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都提出了独特的解释。他从生命、时间、自由三者的连接处着手,断言新的形而上学乃是时间与自由的学说。他力图超越科学和理性的方法,以生命冲动为存在的基本理由,创立了现代生命哲学,对二十世纪的哲学、文学、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Published 11/20/18
[提要] 二十世纪初,法国最重要的哲学家是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 né le 18 octobre 1859 à Paris, mort le 4 janvier 1941 à Paris)。他对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都提出了独特的解释。他从生命、时间、自由三者的连接处着手,断言新的形而上学乃是时间与自由的学说。他力图超越科学和理性的方法,以生命冲动为存在的基本理由,创立了现代生命哲学,对二十世纪的哲学、文学、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Published 11/19/18
[提要] 在勒庞看来,乌合之众并不仅仅指街头聚集起的人群,他把群体分成两大类,五小类。其实在这个意义上,这个群体已变成了社会的不同阶层,不同的社会群落。他的分析也开始针对不同社会团体的集体心理。这样的分析实际上已从群体心理学转向社会心理学。 ...
Published 11/12/18
[提要] 在勒庞看来,乌合之众并不仅仅指街头聚集起的人群,他把群体分成两大类,五小类。其实在这个意义上,这个群体已变成了社会的不同阶层,不同的社会群落。他的分析也开始针对不同社会团体的集体心理。这样的分析实际上已从群体心理学转向社会心理学。
Published 11/11/18
[提要] 群体之采取行动,从表面上看往往是突然发动,迅速蔓延的。但他们之所以能够行动,背后有观念力量的推动。这个力量是隐藏在群体心理中的。经过漫长时间的潜移默化,在某一具体事件的触发下,突然爆发为具体的事变,变做群体的直接行动。 ...
Published 11/05/18
[提要] 群体之采取行动,从表面上看往往是突然发动,迅速蔓延的。但他们之所以能够行动,背后有观念力量的推动。这个力量是隐藏在群体心理中的。经过漫长时间的潜移默化,在某一具体事件的触发下,突然爆发为具体的事变,变做群体的直接行动。
Published 11/04/18
[提要] 群体有和个体完全不同的情感方式和思考方式,他们冲动、易变,而且轻信传言并受其刺激。轻信往往使他们产生集体幻觉,因被幻觉支配,所以行为格外偏执,不容怀疑。他们的思考要力求简单,所信奉的观念往往用口号表达。群体基本没有推理能力,所以最容易被政客和野心家利用。 ...
Published 10/29/18
[提要] 群体有和个体完全不同的情感方式和思考方式,他们冲动、易变,而且轻信传言并受其刺激。轻信往往使他们产生集体幻觉,因被幻觉支配,所以行为格外偏执,不容怀疑。他们的思考要力求简单,所信奉的观念往往用口号表达。群体基本没有推理能力,所以最容易被政客和野心家利用。
Published 10/28/18
[提要] 一群人聚在一起并不是心理学意义上的群体,只是人群。形成群体心理,首先要使这群人具有共同的价值认同和共同诉求。这种认同往往是短暂的,甚至只是在群体互相感染的时刻形成的,分散之后这种认同就消失了,所以这种群体又称乌合之众。 问:上次你讲到现代社会是一个群体性的社会,那么群体的特点是什么呢? 答:群体这个概念还很有点儿特殊,不是说一群人聚在一块儿就是群体。一条大街上人群汹涌,但各自匆匆走路,这不是群体。出了个交通事故,不少人往前凑,伸头看看,这叫围观扎堆儿,也不是群体。群体的概念是指一部分人具有相同的价值认同,相同的要求,对同一个事件,对面对的同一个问题有相同的反应,这些人很可能根本没在一块儿,甚至不在同一个城市,但他们共同的心理反应就是群体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比如,法国足球队对克罗地亚队决赛的时候,全法国各个角落的人,大致都会盼望法国队赢。在巴黎市政广场大屏幕前聚集的人群,是人同此心,可远隔重洋的Reunion...
Published 10/23/18
[提要] 随着工业时代的进展和民主政治的推行,现代社会的一个特点日渐明显,那就是大众社会的来临。人们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日益受到周围人群的影响。于是,决定喜好、憎恶的标准,不再是个人而是群体,从众成为一种不知不觉的行为方式,这种状况是好是坏,多有争论。古斯塔夫·勒庞 (Gustave Le Bon 1841年5月7日-1931年12月13日) 建立起大众心理学来分析这种现象。 ...
Published 10/15/18
[提要] 当法国的知识阶层以理想原则构思完美社会,并由一些激进的革命者付诸实践时,美国的建国者却已经聚集一堂,不厌其烦地讨论联邦宪法,为一个真正人民主权的共和国,奠定长治久安的基础。 ...
Published 10/08/18
[提要] 法国是美国革命的支持者,法国革命紧随美国革命之后,被人称之为姐妹革命。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有共同的思想来源,那就是启蒙思想。但是,美国革命在取得独立之后,十三个州的代表聚集费城,平等讨论,互相妥协,拟定了美国宪法,为一个伟大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石。而法国却历经无数动荡,很长时间走不上民主自由的坦途。其中原因,颇堪玩味。 ...
Published 10/02/18
【提要】 法国大革命突然爆发,而且猛烈无比。从表面上看,它似乎要摧毁旧制度赖以存在的一切,王权、宗教、社会习俗。它以一个崇高的理想开始,那就是争人权争自由,但它采取了残酷的甚至是邪恶的手段。托克维尔通过深入的分析,指出这种矛盾和它引发的后果。并对革命这种社会现象,进行了极具洞察力的剖析。   ...
Published 09/23/18
[提要] 托克维尔研究美国的民主制度,并不是出于理论的兴趣,而是为了他的祖国的未来。他的晚期写作,集中于法国政治,他仔细考察了法国大革命的前因后果,对这场震惊世界的革命,他发表了真知灼见。他指出了大革命的必然性,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激情,也指出革命有可能为新形式的暴政铺平道路。 ...
Published 09/17/18
[提要] 多数原则是民主社会的基本原则,它建立在人民主权之上,但它又确实可能造成对少数的压迫,形成多数的暴政。托克维尔指出了美国民主制度的问题,也指出了美国政治制度设计中对这些问题的防范与解决。 问:多数原则不正是民主原则的一项基本原则吗?民主制度的运行离不开多数原则呀。 答:你说得对。在这里,我要先给听友们解释一下“多数原则”。很多政治学者在谈及托克维尔对“多数暴政”的论述时,会上溯到英国大哲洛克。比如美国学者S....
Published 0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