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人在一生中的需求变化,其实也就是人类从野蛮到文明进程中群体需求发展的缩影。在生产劳动力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优先要解决的,就是基本的饮食、繁衍等生存需求的问题。 等到人类掌握了一定的狩猎、耕织技能,开始了对生产工具的发明和使用,就会对过剩的生产物资及自身生命健康的安全保障尤为重视。因而形成部落、族群,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以满足每一位成员的人身安全需要。 等到大家共同创造出了相对稳定、繁荣的社会环境之后,个体的情感意识开始萌发,进一步产生了与他人深入交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高级精神需求。 【《周易》需卦·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Published 12/05/19
面对一个言行出格、故意挑衅的孩子,到底是打是骂,到底是奖是夸,可真是愁坏了家长!表面上冲突对立的中西两派,真的就是势如水火、誓不两立吗? 非也! 停下来,仔细想想,责罚就一定与破坏家庭安全划上等号吗?夸赞就一定会起到提升家庭安全的作用吗? 显然不是! 正解是,打也有建立安全的打法,夸也有破坏安全的夸法,关键在于孩子透过父母的教育行为接收到的是一种怎样的信息。 【《周易》需卦·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Published 12/03/19
如果你问一个孩子:什么是价值?你创造过怎样的价值? 他可能会告诉你,一次优异的考试成绩、一篇妙笔生花的文章、一场行云流水的演出…… 如果你问一个成年人:什么是价值?你创造过怎样的价值? 他或许会告诉你,学习、成长、创业、成功,当上CEO,迎娶白富美,从此走上人生的巅峰…… 然而,我们却在这些美好的林林总总之中,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一切价值的缔造者与赋予者都必定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你无须刻意做些什么,你的存在本就是极具无尚价值的,因为,你是生命,生命是你! 【《周易》需卦·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Published 12/01/19
世界上最令教育者受挫、难过的事情,莫过于施教的人拼尽全力,而被教的人却稳如泰山、纹丝不动。若是认真地考究其原因,倒也并不复杂,问题在于,被教育的对象压根就没觉得你的教育行为跟他有啥关系。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现象,自然成为家中常态。 一个孩子从降临人间之初的吃喝拉撒睡,到长大以后的衣食住行玩,无时无刻不表现出对外在环境与资源的持久依赖和需要。他们也正是在不断自我满足的过程中,渐渐理解世界的运作规则,进而形成一套最方便、最快捷且自认为最有效的处世方法。 然而,在面对孩子种种现实需求的问题上,绝大部分的家长只不过是“程咬金的三斧子”:先纵容,再忽视,最后来要挟。 【《周易》需卦·卦辞: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Published 11/29/19
同样是广识博见、学富五车,有的被大众尊称“学者”,有的却被大众讽刺为“老学究”;同样是独占鳌头、名列前茅,有的被同学封作“学霸”,有的却被同学嘲笑是“书呆子”。如此差别,症结在哪里呢? 即便是启蒙教育做得非常优秀的爸爸妈妈,在孩子的学习大放异彩之际,也是断然不可掉以轻心的。否则,好不容易一手栽培出来的“学霸”,就很有可能在无形之中变成了他人眼里的“书呆子”。 对于学识尚浅的蒙昧者,只要稍作启发,就可以达到影响对方的效果。可是,对于知识结构专业而稳定、系统而全面的对象,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之下,几乎是无法促使对方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的。 【《周易》蒙卦·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Published 11/27/19
乐学的孩子,都是善问的。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善于实践;在现实生活的实践中,善于反思;在独到深刻的反思中,善于发问;在探寻问题的答案中,获取更多的理论知识。进入这样的良性闭合回路,孩子的学业势必会日益精进。 可是,什么样的人才具有“善问”的能力呢?眼中有问题、心中有困惑、嘴上敢提问的人,就一定能够称之为“善问者”吗?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们不能用产生问题的同一思维水平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因为,当前的问题就是由我们这一水平的思维所造成的。 【《周易》蒙卦·六五:童蒙,吉。】
Published 11/25/19
谚语有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凡是做学问、求上进,就必然会遇到困难和瓶颈,这是为人父母在孩子踏进学校的第一步时,就应该有所预设的。那么,为孩子的阶段性停滞提前做好准备,帮助孩子顺利突破学习瓶颈,自然也就成为了家长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想解决瓶颈带来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来理解一下何为瓶颈? 汉语的魅力和生命力就在于,无论是字还是词,总能让人以某种最为形象的方式去感知它要表达的内涵。“瓶颈”所呈现的画面便是,连结瓶身与外界的狭长地带遭受了堵塞,致使外面的东西进不去,里面的东西出不来。有生活经验的朋友就会知道,遇到这种情况,要么让取出来或装进去的东西变得稀疏,使其一点一点地通过,这就是疏通;要么看这个瓶子不顺眼,直接砸了换新的。 【《周易》蒙卦·六四:困蒙,吝。】
Published 11/23/19
随着社会和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日渐重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报班”已经成为了养育子女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家长们也常常为“报不报班?”、“报什么班?”、“报多少班?”等等一系列问题犹豫难决、苦不堪言。甚至达成了某种普遍的社会共识:在中国,只要是为了孩子,从家长那里挣钱是最容易的。 教育之所以能够对个体起到促进的实际作用,就是因为人的成长与发展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如果没有任何规律可循,一切的教育行为也不过是徒劳。而人类文明进步到如今,探寻与发现规律的最有效手段无疑是客观、严谨的科学研究。 那么,拿着科学标尺的教育观又是什么呢? 【《周易》蒙卦·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Published 11/21/19
一旦谈到孩子的学习,令当代父母最为头疼的,当属家庭作业了。为了帮助孩子高效地完成作业,广大的父母们,可谓是倾其所有、呕心沥血,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是,最后的结果又当如何? 用“吃力不讨好”这个成语来形容,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吃力”就不说了,谁辅导谁明白。那么,什么是“不讨好”呢? 好像这个问题就像是一道没有正解的数学题,使得父母们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既不可独行其是、顾此失彼,又不能因噎废食、放任不管,实在揪心! 【《周易》蒙卦·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Published 11/19/19
学业的精进是一场持久的比赛,没有强大的内在驱力,就难以应对求学过程中所要面临的重重困难。然而,在现实的残酷竞争压力之下,面对孩子的学习问题,相当一部分家长朋友会犯一个显而易见的错误,那就是舍本逐末。以破坏或牺牲孩子学习动力的代价,来换取阶段性的成绩提升。 如果真的希望孩子能够在某个领域、某个学科,学有所成、业有所长,那么,在所有学习方法、学习技巧轮番上阵之前,必须要优先解决学习动机问题。 说到这里,不知道有多少家长认认真真地考虑过“孩子为什么要学习”这个问题? 【《周易》蒙卦·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Published 11/17/19
我们常常说,父母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任老师。却从来没有人告诉过父母,第一任老师究竟应该教些什么?更从来没有人告诉过父母,第一任老师究竟应该怎么教?现代家庭中,大到教导孩子尚德明礼,小到辅导孩子完成作业,为什么都会显得如此之难呢?问题到底是出在了哪一个环节呢? 对于大多数身陷生活困境的朋友而言,他们并不是缺乏面对问题时的决断能力,而是受到了太多外在因素的干扰,使得自己的内心变得纷纷攘攘、杂乱无章。只要能够逐步理清思绪,深入挖掘内在的真切需要,他们就能够顺利地找到应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当一部分家长,会忽略孩子对外在世界的心理适应能力,也不相信孩子具有主动探索问题解决之道的内在驱力。于是,往往会先入为主的判断孩子所处的境遇,以及他们所需要的助力,然后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为孩子提供答案,甚至为其代劳。 【《周易》蒙卦·卦辞: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Published 11/15/19
早在上个世纪中叶就被国际主流所认可的教育理念,直至今日,还有绝大部分的家庭停留在“好好读书,辛苦这么几年,毕业以后就能过上好日子”的教育逻辑上。 小学学好了就能考个好中学,中学学好了就能考个好大学,大学学好了就能读个好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了,幸福美好的人生就从此开启了…… 结果呢?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这样的教育逻辑之下考入名校,甚至海外留学归来,到头来却发现,自己的工作生活状态连自己的内心都无法平衡,曾经那个“从此开启幸福美好人生”的教育泡沫又从何谈起呢? 【《周易》屯卦·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Published 11/13/19
社会心理学很早就通过研究,发现了人们在对一些事情进行总结分析、寻找原因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某种固有的思维偏差,并对这种现象专业的命名为“基本归因错误”。 播种耕耘的时候,我们是多么的期待着开花结果的美好。然而,当真的开花结果来临之时,我们又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与危机。而这些挑战与危机并不是源于外在的环境,而是来自于我们无法时刻清醒地保持着客观自视的内在心魔。 在卓越中感知普通,在非凡中体悟平凡,这不仅是心智成熟的最佳状态,更是一种豁达坦荡的人生态度与平和超然的天地境界。 【《周易》屯卦·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Published 11/11/19
十九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说过一句名言: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只是不同的金矿含金量略有差异,后期的开采加工过程也略有不同。父母便是孩子这座金矿的第一开采人,从这座金矿里开采出来的金子,最终是否能够光彩夺目地展现于世人的眼前,就要看作为第一开采者,我们是否具备了足够优良的加工技术手段。 为了让孩子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赢取一席之地,现如今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主张给予孩子一定的挫折教育。这样的初衷并无不好,只是我们应当要先搞明白真正意义的挫折教育是什么? 【《周易》屯卦·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Published 11/09/19
孔融让梨是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经典历史故事,然而故事传到了现代,随着东西文化的深入交互,各种教育理念的不断碰撞融合,注重孩子心智发展的家长朋友们似乎对此产生了更多的教育迷思。以至于之前在网上有一篇名为《中国式“让梨”》的漫画广为流传,引人热议。 我们不禁要问:时至今日,孔融让梨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还合理妥当?难道温良恭俭让的传统教育真的就无法与尊重孩子自由天性的西方现代教育和平共处吗?站在孔融的第一人称视角,孔融让梨,究竟又是在让着什么呢? 【《周易》屯卦·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Published 11/07/19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耐心呢?压着脾气不发火是耐心吗?放下一切陪孩子玩耍是耐心吗?允许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错是耐心吗?是的,这些当然都是耐心,但却都仅仅只是微观而短暂的耐心。 就好像这个世界正在迫不及待的高速前行,等不了也不允许任何一个人拖它的后腿。有人说这叫“浮躁”,是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的快速变迁,造就了当下这样一个浮躁的大背景。然而,我们不得不直视一个血淋漓的真相,人类社会上一切急功近利的现象背后,其本质都是教育的急功近利。 我们常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所谓“准备”,即是曾经那些看上去做了无用却依然耐心认真去努力坚持的事情。 【《周易》屯卦·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Published 11/05/19
曾有人形象的把“习惯”比喻成一个人的经济资本:每一个好习惯就像是一笔存款,一辈子都会给我们带来利息;而每一个坏习惯就像是一笔债务,使我们穷尽一生都在为将之还清而挣扎奔波。 现代心理学对习惯的定义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我们所谓的“好习惯”,其本质就是为了高效地适应人类社会规范而人为刻意地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那些让我们苦恼不已的“坏习惯”,则是为图一时之快而阻碍自身更好适应人类社会规范的先天性反射。 常常有家长朋友们感到困惑:为什么好的习惯孩子很难养成,而坏的习惯却不教自会呢? 【《周易》屯卦·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候。】
Published 11/03/19
每一个深爱孩子的家长都盼望着孩子早日走向心智成熟,然而物质日益富足、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玻璃心孩子。 谈到挫折教育,总会勾起大众的表达欲:现在的孩子太娇气,受不了挫败,动不动就哭闹埋怨;现在的孩子太缺毅力,稍微受点挫折就垂头丧气、心生放弃。 唯有将生命视作生命,真正尊重生命本质的生长规律,才能够激活生命适应大自然的生存力量。 【《周易》屯卦·卦辞: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候。】
Published 10/31/19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际关系,关系之所以能够成为困扰我们内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因为其本身所具备的多变性特质。只要关系还在继续,就一定会存在破裂的风险,同时也一定存在变得更好的可能。 对于关系的经营,千万不要抱有一劳永逸的侥幸。你是如何一步一步建立起无比亲密信任的关系的,也就一定可以亲手做到一步一步将关系彻彻底底地给摧毁掉。 常言道: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面对越是苦心建造的美好关系,越是应当谨小慎微、好自为之,因为,天堂与地狱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周易》坤卦·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Published 10/29/19
岁月总会以某种特有的模式周期轮回,就像我们和孩子:我们看着小家伙慢慢长大,他也瞧着我们由大渐强;我们伴他由大渐强,他陪我们慢慢老去……就这么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也这么一代又一代的继承下去。 时光的逝去总是白驹过隙,从未对任何个体网开一面。随着我们精力渐弱、心智渐衰、能力渐退、资源渐少,以至于最终撒手人寰之日,除了房子、车子跟票子,还能够为子女们留下些什么更为重要且宝贵的东西呢? 【《周易》坤卦·六五:黄裳,元吉。】
Published 10/27/19
生、老、病、死是所有物种无法改变的自然法则,就正常情况而言,身为父母的我们终会是早于子女离开这个世界的。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证明“离开了我,你就会死得很难堪”,而是在有生之年让孩子具备离开双亲之后仍可以活得越来越好的能力。 更何况,就像“信赖”与“依赖”只有一字之差一样,如果我们未能及时主动抽身,从信赖到依赖,再到最后的无奈,也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情而已。 当我们越被孩子所仰仗,我们就越不能容许一个让孩子失望落空的自己出现,也就越来越难得驾驭自己的表达欲和指导欲。“无言”也就渐渐成为了父母们一项遥不可及的修为。 【《周易》坤卦·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Published 10/26/19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面对家长的征询,孩子会习惯性地将“随便”二字挂在嘴边。有的“随便”背后是任你宰割的愤愤不平,有的“随便”背后是任由你去的与世无争,有的“随便”背后则是任你说的天花乱坠,我自岿然不动的懒得搭理…… 父母给孩子大大小小的每一次建议,除了差一个对天起誓的仪式,哪一个不是自认为的发自肺腑、掏心以对呢?为什么最后的结果却总是收效甚微? 事实上,绝大多数所谓的“民主家庭”都只不过是用了“民主”的表现形式践行着“专制”的本质内涵。就像萱萱爸爸一样,看起来给了孩子充分的肯定和自由选择的权利,实际上,孩子只能被迫接受唯一的结论。 【《周易》坤卦·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Published 10/24/19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早在十九世纪末就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得出:人和动物的学习机制是类似的,都是从不断地尝试错误并获得偶然成功的经验中使学习过程得以进展的。作为新时代的父母,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科学孩子观:既然孩子还只是一个尚未生长完善的未成年个体,那么,在生理上,他们正在逐渐发育;在心理上,他们正在经历成长;在技能上,他们正在慢慢获取。因此,我们应该对孩子怀有这样的预期:无论孩子怎样主观上努力,他也只会是不断地做错办砸;他将事情反复地弄糟实在是纯属正常,倘若是偶然把事情做对,那简直就是意外的惊喜了。
Published 10/24/19
相当多的家长朋友们为孩子购买最贵最好的培优课程,给孩子添置最全最优的个人生活用品,出现心理方面问题时又不遗余力地寻找最权威最资深的专家学者,这一切看起来向孩子提供最有力前行保障的行为背后,潜台词却是:我已然用尽全力了,再出现任何问题就与我无关了。 这简直就是让自己心安的最大甩包袱手段了! 试问,这样看似有担当,实则推卸责任的助手,哪个领导又敢放心大胆地任用呢? 【《周易》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
Published 10/21/19
现实生活里,早已有相当多的孩子开始不再向父母诉说自己内心的苦楚,不再与父母分享自己的见闻,不再让父母了解自己的圈子,社交网络第一个屏蔽的对象就是父母,甚至连最不可信任、最不值得依靠的人都成了爸爸妈妈。 到底是什么让一心只想着给予孩子一切最好的父母们换来的却是隔阂、谎言和疏远呢? 这一章,我们将一起探寻打开孩子心灵之锁,建立深度亲子信任的金钥匙! 【《周易》坤卦·卦辞: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Published 10/21/19